近日,生态环境部等三部门组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单位计算并发布2023年全国光热发电电力碳足迹因子。经过测算,2023年全国光热发电的碳足迹因子为0.0313kgCO2e/kWh。据了解,全球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技术路线为槽式、塔式、碟式及线性菲涅尔式。不同技术路线的碳足迹因子不同,与国际数据相比,我国的碳足迹因子数据均优于国际数据。
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组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单位计算并发布中国2023年水力发电碳足迹因子,为0.0143kgCO2e/kWh。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生态环保部主任彭丹霖说:“水电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并不直接产生温室气体,但水电工程建设、水库运营等环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会对水电产品碳足迹产生影响。因此,水电产品碳足迹因子需要在水电工程生命周期的视角下量化。”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三部门组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单位计算并发布2023年全国风力发电电力碳足迹因子。经过测算,2023年全国风力发电电力碳足迹因子为0.0336kgCO2e/kW·h。
2月11日~12日,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暨国家统计局党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强化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解读,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碳排放、消费投资、社会民生等领域统计监测,做优常规统计数据发布,强化经济热点、群众关切问题解读,塑造积极的社会预期。
欧盟委员会周三发布的工作计划确认,欧盟将于本季度修改气候法。这是一项长期计划的举措,将设定 2040 年的目标,以确保各国能够实现 2050 年实现零净排放的目标。
2月12日,生态环境部官网消息,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共同印发《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包括5个重点方向共103项低碳技术。其中,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类20项;重点领域降碳类59项,包括工业领域降碳类(28项)、建筑领域降碳类(11项)、交通领域降碳类(15项)、农业领域降碳类(5项);储碳固碳类3项;数智赋能类14项;非二氧化碳减排类7项。
钢铁生产包括焦化、烧结、球团、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等主要工序,还配套有石灰窑、钢压延加工等其他工序,涉及能源加工转换与回收利用等能流过程,碳排放核算较为复杂。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钢铁行业》(以下简称本指南),以问题为导向,落实落细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要求,兼顾行业现行做法,优化核算方法,强化数据质量,明确存证要求,增强了核算与报告的可操作性,可有效指导与规范钢铁行业的核算与报告。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组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单位计算并发布了中国2023年全国电力平均碳足迹因子及煤电、气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生物质发电、输配电碳足迹因子。这是中国政府部门首次发布中国电力碳足迹因子,引起全球高度关注。那么,不同种类的电力碳足迹因子是如何算出来的?
近日浙江省印发《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相关文件,该文件共提出13项重点任务,涵盖碳减排及建立健全碳排放双控制度。另外,文件对浙江碳排放权管理制度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在业内人士看来,该文件的印发表明“双碳”目标加速落地,浙江加快从传统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全面转型,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近日,记者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获悉,全国首张汽车行业碳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落户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这标志着江汽集团“双碳”工作正式步入体系化运行新阶段,也是安徽汽车产业在探索可持续发展上的一次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