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范围内ESG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相关产品吸引各路资金流入。凭借良好的投资业绩,瑞士百达资管旗下的全球环保机遇主题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截至4月底,该基金最新规模为79亿美元。瑞士百达资产管理主题股票高级投资经理杜一认为,基于较强的技术优势和确定性较好的政策支持力度,中国的环境主题领域投资机会较多。据了解,瑞士百达资管还为国际投资者推出了专注于中国环境板块的主题投资策略。
险资绿色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登记(注册)规模近1.2万亿元,相比2020年,年均增速将近50%。
当前,我国“双碳”产业发展依然以银行信贷为主,且总融资规模与资金需求尚存明显缺口。因此,大力发展以直接融资为主体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将长期低成本的社会资金引入到双碳领域,既是当务之急,又要久久为功。
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重庆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达5227.59亿元,同比增长36%,绿色贷款余额是2019年初的2.9倍;绿色债券余额达428.27亿元,同比增长37.99%,绿色债券余额是2019年初的3.2倍。
银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再度迈出实质性步伐。已披露的上市银行年报显示,多家银行2022年末绿色贷款余额创历史新高,且增速显著快于贷款余额整体增速。
自去年8月,第一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名单公布以来,截至2022年底,23个试点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项目库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促进资金与项目的对接,共征集或储备项目超1500个,涉及资金达2万亿元左右。
首批两只新能源基础设施公募REITs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标志着基础设施REITs市场大类基础设施资产类型取得新突破,试点范围进一步覆盖到新能源领域。
近日,农业银行牵头主承销全国首单服务碳中和、碳资产、乡村振兴和革命老区四大主题的资产担保债券——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第一期碳排放权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碳中和/乡村振兴/革命老区)成功发行,注册规模10亿元,首期发行规模0.62亿元。
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金融主要为促进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提供金融服务,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推动绿色金融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具有积极意义。
近日,多家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绿色金融债的发行规模已超过20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种融资工具,绿色金融债具有成本低期限长的优势,随着相关企业对绿色信贷需求的增加,预计绿色金融债的发行存在较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