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获悉,4月12日,北京市发布促进绿色节能消费政策,将于今年4月至9月,面向在京消费者发放超过3亿元北京绿色节能消费券,进一步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释放绿色节能消费潜力,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4月11日,深交所全资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发布深证新基建50指数、国证中财碳中和绿色债券指数、国证中财碳中和50指数和国证港股通新国货50指数等4条指数,进一步丰富深市特色系列指数,完善绿色指数体系,拓宽指数基金跟踪标的范围。
央行召开2022年研究工作电视会议,提出要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继续深化转型金融研究,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衔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
全国首单湿地碳汇生态价值保险在宁波前湾新区试点落地,为前湾新区杭州湾湿地提供碳汇损失风险保障。
截至4月1日,已有23家A股上市银行公布了2021年年报,共16家银行公布了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碳减排支持贷款等绿色金融相关数据情况。
今年一季度,开发银行向能源领域发放贷款1090亿元,重点支持了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以及煤炭等传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为助力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中信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日照银行等近半年纷纷测试或上线“碳账户”/“碳普惠平台”,记录和量化个人节能减排行为。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绿色信贷”“低碳金融”逐渐成为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曲线。近日,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推出碳账户方案。
近期,包括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探索推出个人碳账户,将客户各种消费行为的碳减排量换算为银行账户积分,从而换取一定权益,并以此为抓手加大绿色金融产品供给。
首只碳期货ETF—— 中金碳期货ETF上市,将香港上市的商品ETF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展至碳信用产品。该指数主要计量一篮子长仓欧盟碳排放配额(EUA)期货合约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