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人物 >  正文

博阳河上的“清道夫”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0-07-21 20:38:31

字号

    新华社南昌7月20日电题:博阳河上的“清道夫”

    新华社记者贾启龙

    连续多日暴雨之后,从江西鄱阳湖湖区博阳河上游卷入水中的大树、枝丫、水草、渔网、垃圾等大量漂浮物,随着奔腾的激流一泻而下,死死地挤在了博阳河与鄱阳湖的交口处。

    “我们是博阳河上的‘清道夫’。”站在晃荡的冲锋舟上,共青城市甘露镇武装部长燕远福挑着一柄捞网,将河中的漂浮物一点一点兜到船内。一些大的树丫枝杈,则被民兵用一根带钩的撑杆拖拽上船。

    “这些漂浮物腐烂、变质后,不但会污染水质,还会对下游的大桥形成威胁。”燕远福说,“一些被连根拔起的大树,可能还会随时卡在鄱阳湖口附近的桥墩间。”

    记者看到,为了将一棵5米长的大树拖上岸,共青城市人武部长姚志平指挥两船配合行动。头船将绳子系于树干之上顺水拖拽,后船水性好的民兵站在船头手执撑杆顶着大树后端而行。将要抵岸时,首船突然急转弯、脱绳,浮于水上的大树借惯性,顺势被水推向岸边。

    “浸水多日的大树大多重达千斤,拖引上岸时稍有不慎,就会将内堤的水泥墙撞出大坑。”姚志平说,打捞工作还是个危险的技术活。

    从17日起,姚志平开始带着30名民兵和6条船在博阳河上打捞漂浮物。白天作业时,河面上腾起的热浪,让穿着迷彩服和救生衣的民兵们像被捂在蒸笼里般难受。

    “塑钢制成的船板被晒得滚烫,就是再累,也不敢坐下休息。”每次作业时,燕远福最渴望的就是河面上能刮起风透透凉。

    19日19时许,博阳河上阴云密布,风起浪涌,冲锋舟左右摇摆不定。“危险!上岸!”船刚起动,瞬间狂风暴雨大作。不到2分钟,所有人浑身上下湿透。

    船顶着风浪一路逆行,河水越过船头倒灌至船中。掌舵的燕远福手拿一个木瓢,正不断将船尾的积水向外舀。

    “燕远福是个硬汉。”姚志平说,“从11日凌晨开始抗洪以来,燕远福扎沙包、运沙石,堵管涌、导渗漏,始终坚守在大堤上。”

    参加抗洪以来,为了守护家园,燕远福与700余名军民并肩奋战在抗洪一线。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