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的大兴安岭
傍晚时分,站在大黑山山顶,放眼望去,被誉为“红城”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盟所在地乌兰浩特市在绿色的“海洋”中若隐若现,洮儿河与归流河在山脚下相聚,汇入嫩江,向松花江奔流而去。河水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夕阳下波光粼粼,美得让人心动,让人流连忘返。
兴安盟,地处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源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因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而得名,“兴安”满语意为丘陵,总面积5.98万平方千米。国土面积1/2是草原、1/3是森林、1/10是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分别为33%和64.9%,有大小河流315条,水资源总量为50亿立方米,被誉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水龙头”,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服务区,也是我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是红色革命圣地,故称“红城”,一座因水而美,因绿而兴的城市。
让每一条河都水清岸绿 鱼翔浅底
河湖长巡河680次。努力做到河畅、水清,落实守河有责、守河有方、守河有效,现在,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了。”
与此同时,兴安盟不断推进农业农村污染综合治理,全盟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有效地减少了对河流以及地下水的污染。据兴安盟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与农村污染防治科负责人刘立春介绍,“通过大力实施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控行动",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提高到38%以上。以前农民使用化肥、农药没有固定量,都是农民根据经验使用,现在,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政府都有专门的技术指导。”
据了解,2019年,兴安盟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25.6%、40.4%以上;今年1月~5月,除察尔森水库西入口断面2月份水质为Ⅳ类、哈拉哈河大山矿断面5月份水质为Ⅳ类,其余考核断面1月~5月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考核的乌兰浩特市二水源今年1月~5月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达标率100%。
如今的洮儿河,已成为兴安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河畔,满眼皆翠,绿意盎然,大量的水生生物与鸟类在此栖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在此升华,“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是兴安人对洮儿河发自内心的赞美。
兴安盟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水环境质量的好坏对兴安盟意义重大。近年来,兴安盟不断加大力度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实行了一系列水生物资源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突出抓好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不达标水体治理,不断强化治污设施建设、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确保主要河流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重点水库水质保持在三类以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力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
洮儿河(也称滔儿河,蒙古语意是“网”)起源于阿尔山市白狼镇九道沟,因“河面宽阔,支流多如织网”而得名,属于冬春降雪与夏秋暴雨形式补给的河流。冰冻期可达4~5个月,流经乌兰浩特境内76.93公里,南北贯穿,串起了这座城市所有灵动之美。
曾经的洮儿河两岸居住着几千户居民,生活污水、垃圾,小型加工厂、手工作坊以及农田、菜地种植等严重影响着洮儿河的水质,也影响着两岸居民生活,严重时达到六类水质。2008年,乌兰浩特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两岸居民陆续搬离。2014年,乌兰浩特重点加强河流湖泊水生态综合治理,在完成城市河道治理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洮儿河生态休闲公园建设,累计投资3亿元,秉承“激活水脉、传承文脉、装扮绿脉”的理念,通过对河道治理,将水域面积扩大到了原来的三倍,栽植了河套柳、五角枫、银中杨等50个品种、180万株树木和300万株地被植物,绿化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洮儿河畔绿了起来,成为红城人休闲娱乐首选场所。
&llt;/p>
位于洮儿河下游的乌兰浩特利环污水处理厂内,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厂长曹勇斌介绍,“2000年之前,建城区人口22.6万人,生产、生活污水基本直排洮儿河及其支流归流河。我从小在此长大,小时候的印象记忆犹新,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蝇成群,根本不敢开窗户。2002年污水处理厂开始运行,2018年又进行了提标改造,现在,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已达到一级A标准,洮儿河两岸也已变成绿色景观带,水环境质量也好多了。”
2017年,兴安盟制定印发了《兴安盟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任命7个河长,成立河长制办公室,建立8项制度,315条河流全部设立河长,同时,出台《兴安盟河湖监管巡查制度(试行)》,各旗县市也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巡查制度,把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北疆生态屏障”的重要内容,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压实责任,重点加强境内河流湖泊水生态综合治理,全力落实河湖长制。
扎赉特旗水利局办公室主任赵崇信说:“扎赉特旗设立三级河湖长,其中,旗乡两级总河湖长20人,副总湖河长20人,河湖长292人,今年扎赉特旗级河湖长巡河31次,乡镇级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近些年,我们始终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找准治理和修复靶向,保护优先,不断加大生态建设与修复力度,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兴安盟副盟长张利文说。
远望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银带缠绕。这个投资18.9亿元建造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山青水碧、郁郁葱葱,很难想象,眼前水雾缭绕、如同仙境的地方是由建筑垃圾填埋起来的一座座矿坑。这里曾经山体树木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刮风尘土飞、下雨泥浆流。2017年开始,兴安盟通过实施山体修复、河道治理、提升绿化等工程,现在已建成拥有30多个各类观赏体验景点、2333米长的马头形铝制结构天骏廊桥的地标景观,生态修复与治理使这里彻底换了底色,“红城绿肺”日益显现。
2009年,阿尔山市被列入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我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2年起,阿尔山市在林区率先实施全面禁伐,从那时起伐木工人们意识到“要告别大山”了,那响彻白山黑水的伐木工号子、轰鸣作响的油锯、悠长的运材路上疾驰的运材车和堆满原木的贮木场则永久尘封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放下斧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在白狼镇林俗村的木大门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这里多为林业职工家庭,一直以来,始终靠林场伐木为生。禁伐后,大山得到了休养生息,工人离开了伐木生活,做起了林下经济,发展旅游业,阿尔山市区土特珍品商场内琳琅满目,木耳、蘑菇、山野菜等成为最畅销的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业使阿尔山人富了起来,绿色让阿尔山名扬天下,农家乐、牧家乐开的此起彼伏,人们的日子在守护青山绿草的同时,越来越红火、舒适、现代化。
经过多年恢复,阿尔山市森林覆盖率由建市时的29%提升到81.4%,生态环境状况指数77.86,绿色植被率达到95%以上。由于良好的生态环境,阿尔山市在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3万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洁空气标准,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人们赞誉这里的空气都可以罐装出口。“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是阿尔山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和资本,我们要让好山好水好空气惠及阿尔山人民,乃至惠及全区、全国人民。同时,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兴安盟委委员、阿尔山市委书记高长胜说。
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修复、科尔沁沙地治理、河湖连通等重点生态工程,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兴安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站在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和平村的山坡,远远望去,成片的杏树结满了果实,沉甸甸地挂在枝头。走进杏树林间,只见树下生长的黄芩、防风、桔梗、苍术、五味子等10余种中药材生机勃勃,为这片林地平添几许绿意、几分药香。 2002年,国家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出台,出嫁到这里的姜志华承包了和平村四平山屯245.1亩的荒山,通过边学习边实践,由最早的3万多棵山杏树到现在已形成包括苹果树、山丁树、榆树等各类树种14万多棵,间种的中药材品种也由原来一种变成十几个品种。山坡上草木覆盖率由不足20%发展到现在的80%,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又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兴安盟,姜志华把荒山变成果园只是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如今,她又成立专业合作社,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
据统计,2019年兴安盟共完成造林61.6万亩,其中大兴安岭南麓百万亩人工林绿色长廊建设任务38.1万亩。实施退牧还草27万亩、水保治理72万亩。
改善人居环境,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广泛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近年来,兴安盟委、行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作为立盟之本、发展之基,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持续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厚植绿色发展优势,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生态福祉。舒适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整洁的街道,一天更比一天好的生活,这一切都与每一个人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紧密相连。
2014年以来,随着罕山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的全面启动实施,居住在乌兰浩特市山城路棚户区的4165户居民全部得已迁出安置,乌兰浩特市在退出的75万平方米土地上开始实施成吉思汗公园生态修复工程,依山就势,建成了一个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累计栽植各类树木近100万株,山体绿化覆盖率达到85%以上。山路上苍翠的树荫,平坦的柏油路,怎么也想不出这里曾经是住房难、行路难、取暖难、吃水难、排水难、如厕难等诸多问题的棚户区,过去的脏乱差如今蜕变成受居民欢迎的“打卡”圣地,每个清晨、傍晚,和风细柳,这里成为市民休闲消遣最惬意的地方。2015年,这里还荣获了国家级人居环境范例奖。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的期盼。生态保护修复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大局。走进突泉县,可以看到原本脆弱贫瘠的土地已被葱郁的林木覆盖,水质变好,水生物增加,鸟兽品种和数量增多,降雨量也不断加大;游走在“枫林碧水草色青”的科右中旗,到处看到生态红利不断释放,绿水青山越铺越广,盐碱地里飘出稻花香,撂荒地成了聚宝盆,生态环境改善、保护及修复与农民增产增收协同发展。
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绿化格局,让一座座诗意宜居的生态城市“显山露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兴安盟的一张亮丽名片。
绿色发展引领着兴安盟进阶更广阔的未来
“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鲜明地树立起来,所有区域、所有领域、所有产业、所有行业发展都要体现坚持这一导向的要求,一旦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自治区党委常委、盟委书记张恩惠的话掷地有声。
近年来,兴安盟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盟委、行署在自治区率先提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盟的战略目标,为兴安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盟上下迅速行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兴安盟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抓治理、促提升,补短板、强弱项,组织开展工业污染源达标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原煤散烧治理等专项行动,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完成淘汰改造,扬尘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联合相关部门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决守住水环境质量底线。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列入考核的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全部达到考核要求;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管控。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实施耕地土壤环境治理保护工程,提高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能力,严格防范新增土壤污染,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以污染防治攻坚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批影响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进一步巩固。2019年,兴安盟重点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比率达到97.8%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地表水水体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在乌兰浩特市和阿尔山市分别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阿尔山市被国家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科右中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通过自治区评审的基础上,2019年,兴安盟在自治区率先提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目标任务。印发《兴安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区实施方案》,编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创建规划》,出台《兴安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旗县市建设成果巩固提升管理办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的升级版。目前37项创建指标(21项约束性指标、16项参考性指标)全部达到或高于创建标准,达标率为100%。
巍巍大兴安岭的南麓,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静静的河水蜿蜒流淌在草原上,林草掩映,绿色如茵,千亩果园、万亩稻田、云雾缭绕的山峦透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这里就是绿色大美兴安。(杨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