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重点要闻 >  正文

大河浩荡东流去 人民治黄启新篇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0-09-24 12:10:16

字号

原标题:大河浩荡东流去 人民治黄启新篇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

刘义勇


      ●运用“一高一低”水库调度思路,小浪底水库今年共排沙出库3.3亿吨,下游河槽过流能力达到5020立方米每秒,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目标,成功防御今年黄河6次编号洪水,黄河连续74年岁岁安澜,有力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着眼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统筹做好“战疫情”与“抢春灌”工作,完成黄河干流供水253亿立方米、春灌供水124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沿黄九省(自治区)夏粮丰收和复工达产。


       ●首次开展全河生态调度,今年共向乌梁素海补水4.9亿立方米,向库布其沙漠补水6347万立方米,向河口三角洲生态补水1.55亿立方米,河口三角洲水面面积增加45.35平方公里,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通过渠村、位山、潘庄等多线路实施引黄入冀补淀供水11.88亿立方米,为历年同期最多,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黄河流域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4万平方千米,建成淤地坝5.88万座,平均每年拦减入黄泥沙4.35亿吨。黄土高原近一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林草植被覆盖率普遍增加了10到30个百分点,黄土高原主色调由“黄”变“绿”。近20年来,河水泥沙含量大幅下降。


      ●全面推进流域内农业工业节水,2019年流域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62,亩均灌溉用水量为319立方米,节水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流域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1.6立方米,比2018年下降了1.4%,约为全国平均值的二分之一。


      ●按照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部署,黄河流域共清理整治“四乱”问题9336个。黄委与河南省检察院共同发起并开展“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打造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升级版,创建了全国首个流域性河湖管理和司法保护衔接平台,依法清理整治流域“四乱”问题8467个,一大批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2019年9月18日,必将载入人民治黄的史册!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年来,黄河安澜如故,奔流入海,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正在从美好愿景变成现实!


山东东营.jpg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之处,黄河入海流。黄河水利委员会供图。


响应伟大号召,办好千秋大计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克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自治区)在山东省东营市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历史上也有“多淤、多决、多徙”之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黄以来,黄河终结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历史,连续70多年岁岁安澜。然而,黄河仍然存在洪水风险大、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方面问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河曾经连年出现断流景象,1997年黄河断流达226天。治黄工作任重道远!


      曾在黄土高原带领社员群众打过淤地坝的习近平总书记,知黄河,懂黄河,对黄河治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多次视察黄河。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黄河河南段后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指出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提出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1月3日、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主持召开中央重要工作会议时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安排部署,为黄河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工作方向。


      任务艰巨,使命神圣!一年来,水利部把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迅速成立了以鄂竟平部长为组长的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

水量统一.jpg

水量统一调度恢复黄河湿地生机。


      一年来,水利部积极推进黄河立法进程,围绕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建设“幸福河”五项任务目标,精心开展顶层设计,积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主持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加快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专项规划,领导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充分发挥流域管理职能,会同沿黄九省(自治区)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努力把保护黄河这项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办好!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幸福河”建设如火如荼,人民治黄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科学施策,保黄河岁岁安澜


      黄河堤防,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说。目前,黄河下游河床己经普遍高出大堤背河地面3-5米,险段在7米以上,“悬河”形势严峻,被形容为“豆腐腰”,防洪风险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黄河多年没出大的问题,但黄河水害隐患还像一把利剑悬在头上,丝毫不能放松警惕。”黄河仍然是世界上泥沙最多、治理最难的一条大河。保障黄河安澜,始终是黄河治理工作的第一要务。


      面对严峻的黄河防汛形势,水利部及早行动,及时会商部署,组织黄委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认真做好备汛工作,密切开展水文监测预报,根据水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科学编制黄河防汛预案,严防“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为打赢今年防汛攻坚战赢得了主动权。


2020年6月.jpg

2020年6月,黄河抢险队员在劳动号子声中,合力手硪打桩。


      今年入汛以来,黄河流域降雨总体偏多,黄河干流先后出现6场编号洪水,支流洮河、伊洛河、渭河、汾河、大汶河均出现较大洪水过程,为多年少见。其中,黄河上游来水176.34亿立方米,较多年均值偏多60%,中游潼关站出现6300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为1998年以来该站最大洪水。黄河防汛形势严峻。


      黄委水旱灾害防御局副处长任伟介绍:“为确保黄河防洪安全,黄委今年开展了全方位大尺度干流骨干水库联合调度”。今年以来,黄委运用“一高一低”水库调度思路,上游调度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维持水库高水位运行,拦洪削峰。中游调度小浪底水库低水位运用,确保防洪安全,减少洪水漫滩几率,兼顾水库、河道减淤。小浪底水库今年共排沙出库3.3亿吨,下游河槽过流能力达到5020立方米每秒,为下游防汛安全和减少滩区漫滩争取了主动。黄河小浪底水库3年排沙超过13亿吨,稀缺水沙调节库容得以有效延续。


      堤防是黄河防汛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的建设,从河南到山东,黄河两岸长达上千公里的标准化堤防如蜿蜒的城墙般厚实坚固,临水面按河势分布的众多险工、控导工程严阵以待,两旁绿树掩映、亭台错落、景色宜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和生态景观线,为黄河安澜打下了坚实基础。


      黄河干支流上数以百计的大小水文站是防汛工作的“耳目”与“尖兵”,经过信息化建设,许多水文站已经实现自动化测报。有百年历史的黄河泺口水文站已经能对黄河水位、流速、流量等数据进行自动化测报,正向着“智慧水利”方向迈进,为上下游防汛工作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数据,在打赢黄河防汛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年的凌汛,是保障黄河安澜要面临的一项重大风险。


      今年凌汛期间,黄委全面监测凌情变化,严格落实各项防凌措施。开河期,通过优化调度骨干水库和应急分洪区,确保了开河期间凌情平稳,没有发生凌汛灾害,并利用分凌水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2亿立方米,化害为利,有效改善了乌梁素海生态环境。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黄委着眼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统筹做好“战疫情”与“抢春灌”工作,强化实时调度和精细调度,兼顾防凌和水量调度,实现防凌调度和水资源调度无缝衔接,完成黄河干流供水253亿立方米、春灌供水124亿立方米,为保障流域夏粮丰收和复工达产做出重要贡献。


      黄河滩区内至今仍生活着上百万的群众,给防汛增加了很大的风险。通过今年的“一高一低”水库调度,黄河下游河槽过流能力达到5020立方米每秒,进一步降低河水漫滩风险。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李庄新区,已有2万多名滩区移民住进了城市化的小区住宅楼,周边生活设施齐全,移民家门口就可就业。建国初期的“土改”干部、今年86岁的老党员靳秀荣激动地说:“党给群众办了好事,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河南、山东两省都在逐步推进滩区群众搬迁安置工作。黄河安澜面临的一项重大风险正逐步得到化解。


      在水利部的正确领导下,黄委和沿黄九省(自治区)水利部门主动作为,科学施策,成功防御今年6次编号洪水,实现了人民治黄连续74年岁岁安澜。


强化刚性约束,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黄河以占全国的2%水资源,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了15%的耕地,承担了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经超过80%,早已不堪重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面对缺水现状,水利部和沿黄水利部门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决落实“节水优先”“以水而定”要求,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全面推进流域内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山东省利津县.jpg

      山东省利津县刁口河流路生态补水,图为黄河与刁口河崔庄节制闸连接处。


      今年以来,黄委印发了《黄委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任务分工方案》,指导督促流域省(自治区)出台节水行动省级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各项节水工作。先后对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5省(自治区)95个县域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年度复核。黄委节约保护局负责人介绍:“对陕西、青海、宁夏、新疆4省(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用水定额制定与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用水定额执行,切实发挥了用水定额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刚性约束和导向作用”。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宁夏自治区在出台《宁夏节约用水条例》《宁夏水资源管理条例》等制度的同时,因地制宜推广滴灌、喷灌、管灌、穴播点灌、水稻控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宁夏水利厅厅长白耀华介绍:“计入国家‘87’分水方案分配的黄河取水量40亿立方米,宁夏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603立方米,是全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省区之一,必须加强节水。”


      宁夏还积极探索开展水权有偿转换和水权交易,共批复了近2亿立方米、125个黄河水权转换项目。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将节约的1480万立方米农业水权跨区域、跨行业交易给工业企业,获益3.82亿元。通过盘活水市场,优化高效配置有限的水资源,实现了农户、企业、政府、产业间的多赢。农民从节水中尝到了“甜头”,也为水利部门推动形成投、建、管、服一体化的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水资源短缺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甘肃省综合实施了一系列推动节水工作落地生根的“组合拳”,逐步完善节水标准体系,不断增强节水管理能力。据统计,通过大力节水,甘肃年用水总量由最高的123亿立方米下降至当前的112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较2010年下降了60%,为缓解全省缺水状况、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宁夏、甘肃是黄河流域节水的缩影。在沿黄九省(自治区)水利部门的大力推动下,2019年黄河流域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62,亩均灌溉用水量为319立方米,节水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流域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1.6立方米,比2018年下降了1.4%,约为全国平均值的二分之一。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黄委在抓好水资源节约的同时,还密切关注山西省风陵渡工业污水直排等流域内突发水污染事件,及时与生态环境部门沟通、协调,做到应急处置不断档、不缺位。


系统治理,持续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黄土高原地区贡献了黄河约90%的泥沙。开展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黄土高原各地因地制宜建设淤地坝,退耕还林还草,综合治理小流域,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陕北榆神矿区三期规划区,小保当矿业公司将水土保持责任落实到各施工单位,划分责任区域,严禁超范围施工,累计完成水土保持投资超1.1亿元,努力打造“绿色矿山”,将水土流失风险降到最低。


      黄委水土保持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4万平方千米,建成淤地坝5.88万座,建设基本农田550万公顷,平均每年拦减入黄泥沙4.35亿吨。黄土高原近一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林草植被覆盖率普遍增加了10到30个百分点,黄土高原主色调由“黄”变“绿”。近20年来,河水泥沙含量大幅下降,黄河水变“清”趋势明显。


      黄河今年首次开展了全河生态调度,今年共向乌梁素海补水4.9亿立方米,累计向库布其沙漠补水6347万立方米,向乌兰布和地区补水7944万立方米,向河口三角洲生态补水1.5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69.70亿立方米,下游河道水面面积增加248.5平方公里,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河口三角洲水面面积增加45.35平方公里,有效遏制了海水倒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趋势,减缓了土壤盐碱化及次生盐渍化进程,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黄河鱽鱼消失20年后今年再现黄河口。


实施生态.jpg

实施生态补水后的白洋淀芦绿荷红。


      今年,黄河还通过渠村、位山、潘庄等线路实施引黄入冀补淀,累计供水11.88亿立方米,为历年同期最多,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和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


      位于济南市的槐荫黄河河务局设立了济南市黄河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当地法官将定期入驻河务局审判涉黄河违法违规案件,进一步强化了河务部门水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工作的协作,增强了对涉黄河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


      得益于最高人民检察院、水利部2018年携手开展的“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黄河流域一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得到整治。按照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部署,黄河流域共清理整治“四乱”问题9336个。


      黄委与河南省检察院共同打造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升级版,创建了全国首个流域性河湖管理和司法保护衔接平台,依法清理整治流域“四乱”问题8467个,“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弘扬治黄文化,造福两岸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黄河治理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治黄文化。


      水利部将“先进水文化”作为建设“幸福河”的重要任务目标,组织黄委和沿黄省(自治区)水利部门大力宣传展示黄河流域长期治水实践形成的灿烂文化,深入挖掘水文化内涵及其时代价值,讲好治水故事。精心制订了《“讲好黄河故事”工作方案》,将兰考东坝头、武陟一局文化展馆、东平黄河东银铁路文化展馆、邹平梯子坝黄河文化主题园等4个场点作为首批治黄工程与黄河文化融合示范点启动建设。


      黄河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来参观后博物馆日接待游客比过去增长了10倍,大家对母亲河的关注度更高了,兴趣更浓了。


黄河口.jpg


黄河口湿地风光。


      通过标准化堤防建设,黄河大堤已经成了当地的“生态景观线”,一处堤防就是一道绿色屏障、一个天然氧吧和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如今,黄河流域共有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水利风景区、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园等水文化场所260个,在宣传展示治黄文化的同时,给当地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的东坝头是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个大弯,属于典型的“豆腐腰地段”。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东坝头附近的铜瓦厢决口改道,向北流夺大清河入渤海,形成沿袭至今的黄河新河道。毛泽东主席曾于1952年和1958年两次到东坝头视察黄河。如今,这里的东坝头黄河文化公众开放区内绿树成荫,亭台楼阁与黄河文化雕塑交相辉映,当地群众、游客可以在学习治黄历史文化的同时休闲娱乐。


      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为了保护当时的齐东县县城,当地百姓修建了直插黄河河心的梯子坝,虽然县城最终还是毁于黄河水患,此处工程却得以保留。如今,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的梯子坝险工已经成了有“黄河险工第一坝”之称的重要治黄历史遗迹。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节假日时这里经常游人如织,人们在这里了解潘季驯、靳辅等历史名人的治黄事迹,学习治黄历史文化,欣赏黄河美景。


      9月的黄河三角洲,秋风飒爽,黄河以浩荡之势在这里奔流入海。周边湿地广阔,水鸟飞翔,游人络绎不绝。保护区工作人员表示:“现在还不是旺季,等到芦花飞雪、候鸟迁徙的时候,这里每日游客人数能超过10万”。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响彻云霄!水利部会同沿黄九省(自治区)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不断凝聚建设“幸福河”的磅礴之力。


      人民治黄事业,必将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续写辉煌!

(作者: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 刘义勇)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