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是党中央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始终关注的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为我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保障。笔者认为,当前我们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该突出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机制体系。
首先是以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筑牢生态屏障,厚植生态发展优势,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一是要做好整体性生态环境保护。以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构建流域水环境治理体系,运用好河(湖湾)长制,推进水污染防治,消灭黑臭水体,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构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机制,运用好点长制,继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让繁星闪烁;部门联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让耕地更有生机、更健康;推动林长制实施,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营造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二是要做好重点生态区域的保护。强化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创新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方式,建设生态屏障。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线,着力强化生态质量的提升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建自然秀美的保护地体系。此外,还应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人只有在摆脱生存压力后才会并能够感受和欣赏绿水青山之美,进而有意识地去保护和提高利用水平,需要突出对经济不发达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有效的生态补偿,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水平,支持对其严格保护。
其次是以生态产业发展支持机制,打通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绿水青山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基础资源,守着绿水青山,必须永续利用。事实上,当下我国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往往不少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要通过生态产业发展支持机制,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健康休闲等生态经济优势。在环境质量较好、适合生态农业发展的地区支持发展生态种养产业,推广复合高效种植模式,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菜、茶、桑、药、菌、畜禽等特色产业,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瞄准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延伸农业产业链,挖掘农产品的生态附加值;在环境质量优良的城市周边地区吸引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医疗器械与生物制药等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在风景秀美、交通便利的地区,加强吃、住、行、游、购、乐、医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大休闲旅游健康养老产业,依托山、水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引导村民做好休闲农业和农家乐。近年来,以浙江省安吉县和丽水市为代表的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已经形成不少经验路径,下一步可进一步总结推广,让更多模式在全国诞生和发扬,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再次是以生态产业发展促进支撑机制,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系统支持。一是建立健全绿色供应链支持机制。推行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物流交通设施,使生态农产品能运得出;支持生态电商发展,运用互联网破解生态产品销售瓶颈,让生态农产品销得动;支持生态旅游评估体系建设,提高公众对生态旅游健康休闲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二是建立健全生态金融等经营支持机制。让龙头企业、普通农户等经营主体形成共同体,提高标准生产水平,提升议价能力,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通过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生态建设资金安排等方式,加强财政支持。同时,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鼓励企业投资绿色产业。试点生态产品交易机制。
最后是以生态产业发展保障支撑机制,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系统支持。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必须经过严格而充分的科学论证。如溧阳市天目湖流域生态敏感,在生态资源交易市场试点中,即以湖体二类水质为管控目标,以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为基础,依据流域生态容量评价体系及容量分配模型,确定不同分区的开发总量和强度,确保在两山转化中生态环境稳步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应坚持绿色理念融入到各个环节,推动清洁生产,实现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的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加强开发和利用的生态监管,尤其是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强考核评价,严防开发活动失控,导致区域生态破坏。
没有对绿水青山的价值认识就无法切实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没有绿水青山的价值实现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生态文明建设。面对“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我们应加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辐射引导作用,以全方位的政策体系切实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