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庄严的目标承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时间紧,任务重。中国4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底气在哪里?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植树造林是两大发力方向,而这些年我们也一直朝这两个方向努力。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清洁低碳是关键】
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是能源低碳发展的主力军。
截至 2019 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7.9 亿千瓦,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的 30%。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3.56 亿千瓦、2.1亿千瓦、2.04亿千瓦、2369 万千瓦,均位居世界首位。2010年以来中国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累计投资约 8180 亿美元,占同期全球新能源发电建设投资的 30%。
近年来,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初步核算,2019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7.7%,比2012年降低10.8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3.4%,比2012年提高8.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5.3%,比2012年提高5.6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约48.1%。
我国在2020年的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植树造林 显著增加“碳汇能力”】
有规划地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有一个词稍显陌生,那就是“碳汇”。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唐小平这样解释,国际社会所谈的碳汇,主要是指森林碳汇,即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储存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
在我国新的气候行动目标中,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量从45亿立方米左右提高到60亿立方米。“经过测算,森林蓄积量每增加1亿立方米,相应地可以多固定1.6亿吨二氧化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表示。
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蓄积量的其中一项手段。据统计,自1981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我国共有164.3亿人次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义务植树达742亿株。
从1973年到2018年,在45年时间里,全国森林面积增长了98586200平方米,相当于增加了约13808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从1973年到2020年,47年时间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12.7%增长到23.04%,几乎增长了一倍。
此前,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的多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10-2016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毅表示:“这是我国近40年来对恢复天然森林植被、加强人工林培育的巨大投入取得的成果。”
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表示,中国提出的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中2℃温控目标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要求,这将可能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10年。
在“十四五”征程开启之际,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国家林业科学数据平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绿色时报、瞭望智库、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