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道家著作长期以来被尊为道教经典,老子被道教神话,奉为教主,所以社会上往往把道教也称道家,实际上道家与道教虽有渊源关系,却并非一回事,道家是哲学派,道教是宗教。
先区别说下道教与道家的起源,说到道教首先得从五行说起,《洪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有关思想的著作,《洪范》相传是箕子所作,其实也不是,《洪范》对于后世影响最深的思想是他的五行之说,五行就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洪范》解释五行,就有“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等语,到了战国时代阴阳家采用其学说,遂渐渐流传于社会,在汉朝经过儒者和方士的修饰,五行之说成为中国士大夫和民间的公认,所谓“五色、五音、五味、五脏、五官”等,上帝则有“五帝”,天子代兴则有“阴阳始终五德之说”,医生诊病则有“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几乎政治社会万事万物都无不以五行之说为基础。
道家相传始于老聃——就是后来的老子,似乎比孔子还早,老聃不过是古代一贤人,与道家思想毫无关系,今所传的《道德经》一书,其实是战国道家所伪作,只是借老聃的招牌发扬而已,其余《列子》、《文子》更是伪书,只有《庄子》比较真。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自然主义者,凡事以放任为主。
战国末年是思想发展极盛的时期,到秦、汉以后便有衰弱的迹象,西汉时期儒家只有董仲舒一派迂儒强撑门面,和叔孙通、公孙弘一辈假借名目,献媚主上。道家也将原始的那种道法自然的思想抛弃,只以清净无为等浅薄思想,迎合当时的人心。这两派的末流都吸收当时流行的方士妖妄之说,与阴阳家末流相合,造成了谶纬的思想,支配东汉一代的政治社会,遂成了道教。阴阳家更加堕落变成了方士,秦、汉以后这种方士吸收了当时社会上多神思想,蔚成大宗,后来的道教便是多神思想的总汇。
道教对道家的继承,主要是把道家的“道”加以改造发挥,奉为最高信仰和教理的基础,也继承了道家的崇慈、尚俭、贵柔等说。在炼养当面,《老子》所说“专气致柔”、“抱一处和”、“致虚守静”等原则,《庄子》所说“坐忘”、“心斋”之道,皆为道教炼养所学宗发挥,为道教炼养思想的渊源之一。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撰的《老子想尔注》,从宗教及炼养的角度对《老子》作了解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东汉末年“黄巾军”的领袖张角创立的“太平道”,也奉老子为黄老。被神化了的老子便被道教各派奉为教主和教祖。唐代统治者以老子后裔自居,利用道教神话李氏皇权,《老子》在道教经籍中的地位被抬高,封为《道德真经》,道家学派的《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也被唐玄宗封为道教真经,更将道教列为国教。
道教的组织和教理真正完全发达,是在佛教在中国大行以后,借鉴了佛教的形式才成功的。今天的道教是吸收了儒家、道家、阴阳家、以及佛教的一些思想而集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