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热点推荐 >  正文

迈向清洁低碳 彰显大国担当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1-06-18 15:22:39

字号

    1882年,中国第一盏电灯在上海外滩点亮,吸引大量好奇的百姓前来围观。电灯,被惊叹为“奇异白月光”,但以后的几十年间依然是多数普通百姓可望而不即的稀罕物。


  能源,是现代社会的驱动力,须臾不可缺少。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能源生产水平很低,供求关系紧张,处于一穷二白的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一跃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的能源发展也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中国能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image.png

国网浙江电力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对茶叶加工企业用电线路进行排查。国家电网公司供图/光明图片


image.png


 2021年2月,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拖航赴南海陵水海域,预计2021年6月底投产。投产后,可满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中国海油供图/光明图片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最大能源生产国


  0.2亿吨标准煤、41亿吨标准煤——这是1949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2020年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的两个数据。这两个差距200倍以上的数据,从量上标注着我国能源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举世瞩目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能源生产不断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式发展,能源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历史性改善。


  在量的巨大变化背后,我国能源行业生产和消费质量的提升更加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力量。


  2020年12月,总投资74亿元的西藏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阿里地区孤网运行的历史彻底结束。在海拔5000米的高度,500千伏巨型输电铁塔立起来了,光和热送到了阿里地区38万农牧民的生活里。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电力铁塔,也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西藏和平解放时发电能力为“零”。1965年,阿里地区第一台30千瓦柴油发电机运行发电,让这里从刀耕火种的农牧社会进入电气化现代社会。几十年间,西藏电力事业蓬勃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电力建设步入提档加速期,青藏、川藏、藏中、阿里联网四条“电力天路”拔地而起,西藏电网与全国联网并迈入超高压大电网时代。从主电网的“大动脉”分支向下,连接西藏千家万户的供电“毛细血管”也日渐丰盈,在世界屋脊织起了一张张“民生网”“幸福网”“光明网”。“以前全乡用电不稳定,功率大的家用电器没法正常使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一村的其美高兴地说,“现在手机随时可充电,过年新买了个电压力锅,既能炖肉还可以煮米饭。”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充分发挥了坚实有力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2020年,我国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1亿吨标准煤,县级行政区全部连接大电网,基本实现农村动力电全覆盖,14亿多人口人人享有电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建设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重要通道,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管网。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明显改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步履铿锵


  创8项“世界第一”,高山峡谷间,中国水电新奇迹诞生。6月16日,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作为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乌东德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创造了世界最薄300米级特高拱坝等多个“世界第一”。


  在能源技术方面,我国实现了从跟随模仿到并行引领的巨大转变,走上了动力转换、创新发展的新道路。70多年来,经过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我国能源系统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千万吨煤炭综采、三次采油和复杂区块油气开发等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深水钻探、页岩气勘探开发等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一大批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工程建成投产。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我国能源科技领域正在从“追赶者”逐步向“领跑者”转变,用一项项重大工程和科技突破定义能源领域的世界之最:全球规模最大的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供电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全球容量最大、等级最高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设计制造;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世界最长的输气管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距离最长的西电东送工程……

  

把提升能源科技水平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步伐,加强国家能源战略科技力量,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5月7日,中国石油旗下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研制的国内首台“一键式”人机交互7000米自动化钻机,顺利通过出厂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少数可自主研制自动化钻机的国家。“这在我国钻井装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表示,该钻机的诞生,提升了国产钻机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油气勘探开发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国产钻机智能化迈出了坚实一步。


  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互联网+”智慧能源、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一大批能源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蓬勃兴起,成为中国创新创造的热点。形成能源科技创新上下游联动的一体化创新和全产业链协同技术发展模式。


  日前,国内首台基于手机可视化遥控技术的伸缩式自移机尾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红柳煤矿完成了工业性试验,首次实现了使用手机软件进行无线可视化远程控制。


  “用手机终端在100米范围内遥控操作,原先由3名员工用时约40至60分钟的工作,现1名员工10分钟即可完成。”宁夏天地西北煤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宝忠是这个科研项目的总负责人,他在煤炭行业已经工作了16年,目睹了煤炭行业智能化进程的迅猛发展。


  “国家八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是前行的导向,目标是2035年达到无人化。”冯宝忠表示,国家大力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建设,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科技引领的能源行业未来超出人们的想象。


  推动能源绿色生产和消费


  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逐步形成。从一煤独大到清洁绿色的巨大转变,中国走上了节能降耗、集约高效的新道路。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能源消费结构呈现一降一升的态势: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4.3%,上升1.0个百分点。


  受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煤炭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在90%以上;改革开放后近30年时间里,这一比重基本在70%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逐年下降,“水风光”等清洁能源比重逐年上升,总装机规模和年新增装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清洁低碳作为能源发展的主导方向,推动着能源绿色生产和消费。在能源生产方面,实现了从供给短缺到总体宽松的巨大转变,走上了多轮驱动强劲、保障体系完善的新道路。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作出庄重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也成为重要内容。


  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了18.8%,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约束性目标;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9%,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目标。能源安全新战略开启了我国能源事业奋力变革、创新发展的新篇章,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