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助力,绿色金融发展迎来新一轮支持政策。近期,部委层面对绿色金融支持加码的政策信号密集释放,据了解,金融监管部门正加快完善绿色金融领域制度框架,绿色金融空间有望加速拓展。
近一段时间以来,监管层密集发声支持绿色金融发展。7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明确强调,发展绿色金融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之一。6月4日央行行长易纲在2021年Green Swan会议中称,央行正试图评估商业银行的绿色资产和棕色资产,未来或将根据资产的绿色程度考虑风险加权。同月,银保监会工作人员在“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进会上强调,将健全规则标准,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领域制度框架。
此外,7月1日起,央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已正式实施,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正式纳入考核业务的覆盖范围,其评价结果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
伴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金融机构也有望更加深入支持碳市场发展,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将成为重要抓手。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7月13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央行正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工作,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2.3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29万亿元和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17.2%。
地方也加强了2021年绿色领域资金支持力度。例如,浙江省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2021年浙江全省绿色贷款新增4000亿元以上,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和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50%以上。央行广州分行依托“粤信融”平台,推动广州开发建成绿色融资对接系统,集企业绿色项目申报、推荐、融资需求发布以及与金融机构融资对接等多项功能为一体。
据德意志银行预测,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或将在2060年增至100万亿元人民币,发展空间巨大。而伴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市场参与主体对价格发现、期限转换、风险管理等需求将更加强烈,碳市场的金融属性将进一步得到激活。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表示,尽管目前金融机构尚不能直接参与碳市场交易,但可以通过提供排污权抵押贷款、碳资产(排放权与配额)质押融资、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与碳排放效应挂钩的传统授信融资、绿色财务顾问等方式来支持碳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