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洛阳市印发《洛阳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0—2030年)》。
记者了解到,规划范围为洛阳市全域,辖7县7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8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
《规划》提到:
加快实施产业转型发展。聚力产业转型,巩固提升先进装备制造、高端石化、特色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已有产业优势,积极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的“三大改造”。深入开展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发挥洛阳市自创区、自贸区、高新区“三区”融合优势,以高新区、偃师、孟津、伊川、宜阳、新安等6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国家产业转型示范园区建设。持续实施合理有效投资,积极对接龙头企业、高新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2023年六大产业园营业收入实现600亿元,引入一批龙头企业,带动新增长点不断出现;到2025年,示范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税收年均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新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到2030年,产业园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产业转型全面完成。
提高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到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7%,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3000家;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0家,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5000家;到203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0家,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6000家。
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2022年前,培育一批文旅融合业态和产品,成功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级和省级产业融合类文化旅游品牌达到10个;到2030年,国家级和省级产业融合类文化旅游品牌达到20个。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结合重点任务,提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工程、生态环境改善工程、生态空间优化工程、生态经济推进工程、生态生活普及工程、生态文化弘扬工程六大类工程共68个项目,计划2020—2030年间投资约2712.11亿元,近期投资约1487.9亿元,中远期投资约1224.21亿元。
其中: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工程主要包括环境经济政策建设、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工程,计4个项目,工程预计总投资5.23亿元。其中,近期投资4.20亿元,中远期投资1.03亿元。
生态环境改善工程主要包括碧水工程、蓝天工程、碳排放试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净土工程等,计28个项目,工程预计总投资361.93亿元。其中,近期投资229.04亿元,中远期投资132.89亿元。
生态空间优化工程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自然保护地能力建设、河湖岸线保护等工程,计4个项目,工程预计总投资13.58亿元。其中,近期投资2.85亿元,中远期投资10.73亿元。
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主要包括农业高质量发展、第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特色现代生态服务业、资源高效利用等工程,计17个项目,工程预计总投资824.12亿元。其中,近期投资589.12亿元,中远期投资235.00亿元。
生态生活普及工程主要包括公共交通优化建设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公园绿地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程,计6个项目,工程预计总投资1454.54亿元。其中,近期投资614.63亿元,中远期投资839.91亿元。
生态文化弘扬工程主要包括生态文化宣教与示范创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计9个项目,工程预计总投资52.71亿元。其中,近期投资48.06亿元,中远期投资4.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