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4次双周协商座谈会1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认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发展进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持续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同心协力打赢碧水保卫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言出力。
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4次双周协商座谈会1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 田福良 摄
11位委员和专家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角度建言咨政。60多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大家认为,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事业起步晚、发展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明显,有力支撑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同时还存在管网建设投入不足、政策标准不协同、污水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与设备闲置并存等问题,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依然任重道远。
委员们建议,要摸清污水管网底数,全面排查渗漏、腐蚀、开裂、沉降等病害,消除隐患、填补空白、补齐短板。要科学制定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做到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主体功能区、水环境容量、再生水潜在用途等相匹配,克服盲目提标的倾向。要坚持因城施策,合理选择雨污分流、合流等排水系统,科学确定管网设施改造方案,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防止一哄而上。要积极推进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鼓励地方开展再生水利用、回灌地下水等试点示范,向污染源要能源、要资源。要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等技术手段,提升城镇污水处理科学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厂、网、河、湖”一体化运行,深化“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实现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要完善价格机制,按照覆盖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科学制定污水处理费用标准,创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经营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要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督考核,对于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予以问责。
其中,中国沼气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凯军作为唯一特邀代表与会,并以《以城市污泥处理处置为抓手,加速污水处理行业双碳目标实现》为题进行了发言。
王凯军在发言中特别强调了厌氧技术的重要性,提出要实现30-60的“双碳”目标,必须补上通过厌氧消化回收能量这一必要环节,主管部门要制定“以新带老”的政策,要求新、改、扩建的污水处理项目同步配套建设厌氧消化和沼气发电装置,在厂内实现“热电联产”。同时,要求城市新建厨余垃圾处理项目与城市污泥协同厌氧消化。
王凯军还介绍了国际上的一些节能减排经验。比如,英国联合工业界制定“厌氧消化国家行动计划”作为碳减排的国家战略;新加坡将厌氧消化作为关键环节,已宣布2030年污水处理行业实现能源自给;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各国90%以上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厌氧消化,将其作为控制温室气体、实行碳减排的重要抓手。然而遗憾的是,我国采用厌氧消化的污水处理总量低于5%,采用厌氧消化的污水处理厂不足100座,其中还有一半以上不能运行。
王凯军最后呼吁,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我们国家必须将污水处理与厌氧消化和沼气发电装置配套建设,应大力推行厌氧消化技术,持续扶持沼气产业发展!
相关阅读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原部长、党组书记鄂竟平表示,当前各地各城镇地下管网建设与管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均有标准不科学、规范不明确、运行不合理的问题,各城镇污水处理的具体目标、任务,干多干少没有标准,污水处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五花八门,没有说清楚责任。强烈建议尽早完善污水处理的规范、标准、制度,明确建设与管理的准确目标、工作任务,全面理清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制。
在加快城镇污水治理方式改革方面,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湖南省副省长何报翔表示,针对市政污水处理厂网分离、多头建管和碎片化治理等问题,可以鼓励各地以国有骨干企业为主体,牵头整合城市水系统的相关运营主体和资产,实现供水、排水、中水、河湖等涉水事务整合至同一主体集中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实现厂网河(湖)一体化建设、系统化治理。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宝顺建议,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实现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引导调整部分竞争性行业央企、国企的经营方向,转向城镇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行业。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李斌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作了主题发言。全国政协委员张宝顺、鄂竟平、王复明、王美华、石碧、丁贵杰、程静、黄若虹、冯远、何报翔和特邀代表王凯军发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负责人作了协商交流。
关于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4次双周协商座谈会谈到的这些污水处理问题,也将在9月16~17日的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进行详细探讨,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