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湿地 >  正文

种生态稻 鼓“钱袋子”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1-12-10 13:58:39

字号

“生态环境更好了,水稻丰收,游客来农家乐游玩,我们今年挣了不少钱。”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山高水长、土质富硒、光照充足,产出来的大米质白如玉、香甜可口。花田乡何家岩村村民何绍华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优质的生态环境不仅让大米丰收,更吸引了各地游客,“米袋子”和“钱袋子”都鼓了起来,他的笑容也藏不住。

何绍华是酉阳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受益者之一。近年来,酉阳深度利用好山好水的生态优势,全面推进农村污染治理,不断补齐乡村生态短板,持之以恒推进“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让绿水青山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最亮的底色。

强化污染治理,良好生态成乡村振兴支撑点

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正是酉阳所处的武陵山区,这里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是重庆最大的一片“肺叶”。

“一路到酉阳,一路看过来像水墨画一样壮美。山水画、水墨画,生态底子很好。”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酉阳调研时要求酉阳坚持绿色发展,发挥资源优势,让良好的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强调生态和人文是推动酉阳高质量发展的两个“宝贝”。

酉阳县委、县政府着力从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始,结合实际,出台了生态酉阳建设意见及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纵深推进厕所、污水、垃圾、农膜、农药、化肥、零碳、人居环境“八大革命”。对县域内“2江36河”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流域生态治理,在提升村容村貌和绿色发展上做足文章,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

“不让污水进乌江、不让青山开天窗。”酉阳县委书记祁美文对全县干部这样要求。近年来,酉阳围绕“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等重点工作,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坚持保护补偿和损害赔偿并举,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与周边相关区县合作,建立统一的预警分级和应急联动机制,与各相关部门之间建立联防联控体系,实现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覆盖推进,努力把酉阳建成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示范地区。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酉阳经验”极大改善了县域生态环境,也为重庆提供了一份难得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样本。

“拥有独特的生态底色,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超3200个;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区域‘绿肺’、流域‘水塔’功能明显。”祁美文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表示,2017年以来,酉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位居重庆第一,全县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42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县域内国控、市控和县控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相应水域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

青花椒治“荒”病,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酉阳虽然生态环境底子好,但局部地区“地无三尺平”的现象仍然存在,石漠化更是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一大“拦路虎”。

为此,酉阳多次邀请专家,还派人员外出学习,在反复试验后,确定引进“青花椒”来治“荒”。

2009年,酉阳青花椒产业正式起步,实施荒山造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国土绿化项目。由于酉阳的土壤、气候特别适合青花椒的生长,不仅栽植两年后就能挂果,其品质也极高。

“酉阳有广阔的土地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了专门从事青花椒产业的公司入驻酉阳。”酉阳自治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洪雪峰告诉记者,截至2020年,酉阳累计发展青花椒基地22万亩,产业覆盖35个乡镇,椒农达1.3万余户,投产面积5万亩。

酉阳人种下几十万亩花椒树,在打造出绿水青山的同时,还赢得了一片金山银山,创造了生态治理的绿色奇迹。在产业富农的同时,青花椒成为治理石漠化的理想树种,成功复绿了石漠化土地百余平方公里。

“三零”标准落地,生态稻带动绿色经济发展

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如何协同发展,花田乡何家岩村村民种粮大户何绍华也有发言权。

据了解,花田米从唐宋起,就被定为“贡米”,专为皇室享用,然而,何绍华不知道的是,花田贡米传承了600年,却险些断了根脉。

记者了解到,稻米易生病虫害,原先村民大多采用施化肥、打农药等最为传统的治理方法,在水稻的生长期,他们至少要打三次农药。久而久之土壤不复活力,稻米减产严重,“那个时候种粮不挣钱,人也出去打工了。”花田乡人民政府武装部长兼副乡长杨相辉告诉记者。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酉阳定下了水稻产业的发展目标,即采取有机生态的种植方式,重新打响“花田贡米”品牌。通过“旱改水”和土地整治,何家岩村新增梯田1000余亩,整治撂荒梯田195亩。

为达到提高肥力、疏松土壤的效果,春耕时节,稻田必须施完农家肥后才能犁田;为有效防止水稻瘟疫,村民将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间作。为有效防止水稻病虫害,酉阳推广了“稻鸭共作”技术,让鸭来吃掉田里的虫和草,从而取代除草剂和农药。同时,乡里还安装了160多盏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以更安全、环保、科学的技术来杀灭病虫。

为了让零农药、零化肥、零除草剂“三零”标准落实到位,更要让村民明白土壤环境保护的道理,花田乡不断强化土壤污染管控、治理和修复,一旦发现村民偷施化肥、农药、除草剂,相应公司将拒绝收购这一区域的大米。这样一来,村民之间就自觉形成了监督的模式,村民甚至还自发成立了环境保护协会,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逐渐达成了保护环境的共识。

如今,花田乡花田贡米核心基地扩大到了1万余亩,全村年产有机水稻达到1250吨,总产值达2580万元,贡米市场供不应求。

更让何绍华惊喜的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花田贡米”丰收的这几年,返乡的人越来越多,每年还有数以万计的摄影发烧友和观光客前来,何家岩梯田也成了国内“民俗摄影基地”。

站在何家岩山顶观景平台上,俯瞰之下,花田梯田像极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墨丹青图,那蜿蜒曲折的层层田坎,呈现出摇曳生姿的线条,似碧波荡漾。

游客的增多,让包括何绍华在内的花田乡村民建起了农家乐,“每年10万元左右的收入,比外面打工强多了。”何绍华笑得合不拢嘴,梯田土壤改良,杜绝农业面源污染,恢复水稻有机生态种植方法,不仅保护了土壤和环境,更吸引了游客,“米袋子”和“钱袋子”都鼓了起来,这也正是酉阳县委、县政府用绿色谱写出的一曲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