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因其数量稀少被称作“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主要栖息在咸淡水交汇处,与人类活动区域重叠,其生存受渔业误捕、船只碰撞、环境污染、食物短缺以及水下噪音等因素威胁。珠江口海域活跃着世界上最大种群的中华白海豚,多年来,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多方力量,采取各种创新形式与技术,致力于保护中华白海豚,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2022年4月,为了调查珠江口保护区海域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及分布特征,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管理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和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方合作,首次创新地将“无人船+被动声学监测”技术应用到中华白海豚种群调查中,提升装备水平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监测效率。
行动第一天,考察队刚刚进入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核心区范围,就与近二十头中华白海豚“不期而遇”。无人船始终保持在设计路线上航行,船尾拖曳的声学设备悄无声息地将白海豚的声音一一收录。科研人员将音频文件导入可视化数据编辑软件中,发现背景噪声很低,白海豚发出的脉冲串轨迹清晰可辨,这些数据将为中华白海豚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考察队与无人船进入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
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管理局技术科科长陈希介绍,目前约有2500头中华白海豚生活在珠江口,是中国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密集、数量最多的区域。为掌握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种群分布与数量,保护区需要定期开展白海豚种群资源监测,“此次运用无人船作为调查船,由于是电力驱动的,噪音很小,最大限度避免监测过程船只噪音对白海豚的干扰。”陈希表示:“令人欣喜的是,此次发现的中华白海豚,年轻个体数量比以往多,这代表着中华白海豚种群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
考察中遇到的中华白海豚。
过去,中华白海豚考察活动主要使用渔船,为了避免机械噪声对声学设备的录音功能造成干扰,通常要用长达80米、甚至100米的绳索拖曳声呐仪。传统方式操作难度较大,且仪器安全性让人担忧。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程师陈宇维介绍,此次中华白海豚种群调查首次尝试应用新型“无人船+被动声学监测”技术,有了无人船的加持,机械噪声大大降低,声学设备的拖曳长度缩短至10米,仪器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据悉,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管理局还将无人船融入“电子围栏”管理技术中。从雷达与AIS实时监测保护区内船只轨迹自动记录、对涉嫌违规船只进行预警、到无人船定向巡护,实现全过程“智能化”“无人化”,以科技力量“站岗放哨”,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筑起坚实围墙,为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