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专题 >  正文

沿海中心零碳产业高地 践行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时间:2022-12-27 11:07:40

字号

近十年来,我国在低碳社区、低碳工业园、近零碳排放区建设方面开展了有益尝试,取得了积极进展,“零碳园区”和“碳中和示范区”建设热潮引发各地高度重视。随着“双碳”转型趋势渐明,作为产业集聚发展核心单元的园区肩负新使命。


其中,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勇立潮头。12月19日,《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低(零)碳园区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发布。受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邀请,《规划》由中国能源研究会,组织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专家通过实地考察、专题研讨、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最终编写完成。


据悉,《规划》从江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低(零)碳园区建设面临的形势入手,分析了港开区典型碳排放场景及能源供给模式,深入研究了港开区低(零)碳园区规划基础条件,提出了港开区低(零)碳园区规划思路、原则和目标,为港开区成功申报首批低(零)碳试点园区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规划》全方位对标党的二十大精神,契合‘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战略论述,符合当前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我们将以打造‘八大重点工程’为抓手,持续聚焦‘生产、生活、生态’三大主题,锚定‘千亿投资、千亿销售、千万千瓦装机容量’目标,围绕工业节能降碳、绿色能源供给、碳汇能力提升、能碳协同管理、应用场景布局等重点领域,全力以赴抢机遇、塑优势,培产业、壮实力,确保高质量建成低(零)碳产业园区试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者淼表示。


港开区“风光”无限


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已发展成为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节点、射阳沿海开发的主区域。


2021年,射阳新能源发电量34.9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32.2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为108.2%。这意味着,射阳的新能源发电在满足当地社会用电量之余,还向全国贡献着能量。


为何无限“风光”在射阳?


射阳于中国大陆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东部起点,地处江苏沿海中心位置,相传因精卫填海而成陆,由后羿射日而得名,是江苏海域面积最大的县份。


2018年,在这片神话之地,省级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批复成立。


定位为苏北河海门户,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地处射阳东部沿海、射阳港港口。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西至G228临海高等公路,北至横四河(规划)、东至海堤公路、南至通港大道,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


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更是为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海上风电产业,凭借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大规模风电场项目开发的天然优势,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一跃成为全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重镇。


“自2017年决定培育新能源产业,我区立足优越的‘风电’资源禀赋、空间承载能级等要素,短短5年,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及强、以点成链的产业新格局,形成风场开发、装备智造、科创研发、检测认证、运维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条,风电产业生态圈初具雏形。”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园副主任李克宁表示。


据李克宁介绍,截至目前,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已经落户风电龙头企业、风电产业研究院、中车叶片检测中心、CQC新能源创新基地等研发平台31家,其中世界500强8家、国内500强7家。


新能源注入电力供给新动能


国家能源集团、远景能源、中车时代、华能电力、GE、采埃孚、中广核、中节能、亨通、大连重工、天顺风能,一批批国际国内新能源龙头企业落户射阳港经济开发区。


“射阳港在推动风电产业发展升级过程中非常注重国际合作,提出了发挥园区区位优势,构筑国际化战略桥头堡,吸引国际技术、资金和先进理念,快速提升自身产业和产品档次,提高射阳新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国际海上风电新城品牌发展思路,这些都将极大的深化国内外能源新技术研发与示范合作,推动江苏乃至全国零碳产业发展。”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特聘教授张玉清认为。


“十三五”期间,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加大项目招引、加强重大项目建设,以大项目支撑新能源产业赶超发展。


一方面,依托海上、陆上风电项目规划开发,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海上、陆上风电开发运营、风电装备制造、风电场施工建设、运行维护、以及勘察设计、大型设备物流等颇具规模的风电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其他能源稳步发展。2020年,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产业规模2020年实现规上工业开票销售超过20亿元。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电站等项目有所布局,火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领域初具规模。


截至目前,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共实现新能源并网244.5万千瓦,其中风电130.5万千瓦、光伏114万千瓦,年均发电量56亿千瓦时。


而按照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的绿色能源供应发展规划,到2025年,该区初步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园区能源利用体系,可再生能源自供给比例超过50%,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达到60%,推动建成绿电消费为主的园区绿色能源消费体系,园区绿电消费比例达到60%;到2030年,形成以可再生能源自供给为主的园区能源利用体系,可再生能源自供给比例达到80%,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达到80%,推动建成绿电消费为主的园区绿色能源消费体系,园区绿电消费比例达到80%。


形成港开区零碳建设经验


海上风电资源富裕,但新能源绿电消纳能力受限,进而,立足于地方区位条件和产业聚集优势,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的零碳智慧园区应运而生。


优越的港口条件、充裕的产业用地以及丰富的风光资源,使得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的零碳智慧园建设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新能源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临近区域同构竞争严重、低(零)碳园区建设的软硬件基础还比较薄弱,成为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不得不面临的薄弱短板。


对此,《规划》提出了射阳港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培育高质量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发展百亿级新材料产业群,打造沿海健康绿色发展基地,包括节能降碳改造工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程,完善园区零碳交通体系,建设生态碳汇能力提升工程等。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大地认为,“对于像射阳港经济开发区这种比较小的区域,实现‘碳中和’目标还是非常有特点、有挑战性的。比如海上风电上岸后如何通过就地消纳来实现园区的绿色供能,以及加强当地现有1.4万亩金海林场,以及沿海生态防护林、生态湿地等生态碳汇资源开发利用。这些课题的研究和落地实践都将为全国其它地区零碳建设提供有益的尝试。”


当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以产业升级转型助推高能耗产业减碳减排正逢其时。零碳装备、零碳产品是未来参与全球竞争,引领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与此同时,地方也存在参与绿电交易、清洁生产的需求,亟待各项设施完善以满足需求。


欧盟碳关税机制下,国内供应链企业提高绿电使用比例、降低碳排放的压力巨大。如国内的立讯精密作为苹果代工的主要供应商,正迫切向诸如远景等绿色能源领先企业寻求低成本的绿电解决方案,入驻零碳产业园成为立讯等企业首要考虑的解决方案。


不过,产业园区千园千面,如何建设、运营、认证实质长期缺乏标准,困扰行业发展。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明确提出打造零碳产业园,湖北、浙江、上海、天津等地都已经下发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的政策文件,但尚未出台较为明确的相关定义、实施路径和评判标准。


中国能源研究会认为,为因地制宜推动零碳园区落地,射阳需要在全面提升碳管理能力、构建零碳园区标准体系、大力推动零碳技术创新等三方面加强保障。为此,建议应积极开展碳中和社会宣传;推动重点企业公布碳排放信息;鼓励园区企业个人积极参与绿电、绿证交易以及碳交易;成立园区零碳产业发展基金;争取本地资源开发企业的绿证就近就地交易。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