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热点推荐 >  正文

国家林草局:扎实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

来源:中国环境 时间:2025-09-02 09:48:39

字号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副司长贾晓霞在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荒漠化防治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坚持科学谋划。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持续推进实施。出台了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意见,印发了“三北”工程六期规划。近期,先后对光伏治沙作出了统筹安排,修编了《“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完善了顶层设计、强化了规划引领。


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国务院“三北”工程协调机制,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建立生态补水机制,加强气象预警服务,开展资源综合普查,统筹种苗等物资调配。推动跨区域联防联治,以自然地理为单元,实行政策、技术和措施协同,提升了整体治理效果。


持续科技赋能。统筹利用非常规水,推行节水造林技术,选用耐干旱瘠薄、抗风沙树种草种,科学配置植被。推广应用压沙固沙、灌木平茬、无人机飞播、造林机器人等机械和智能化设备,提高了治理效能。


创新治理模式。探索“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的“光伏+治沙”模式,新能源开发、生态修复与沙产业发展“一举多得”;实施“以路治沙”,修建穿沙公路,分割治理沙地,带动沙区群众致富;开展以工代赈,38万农牧民就近就业增收。


严控工程质量。实行项目闭环管理,严把可研、招标、设计、监理、验收关,突出质量优先。实行分区指导,对项目设计及任务完成情况实行落地上图,科学开展质量评价。把防沙治沙目标考核责任制纳入林长制考核,全面保障成果质量。


我国的防沙治沙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着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任务依然艰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进一步做好荒漠化综合防治,扎实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着重落实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把规划任务落实到位。重点抓好“三北”工程六期规划执行,科学测算阶段性和分省目标任务。做好跟踪问效和中期评估,根据实际执行情况,结合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成果,优化调整任务,指导各地谋划、储备、实施重点项目,确保如期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二是要把科学治理落实到位。明确封禁保护、重点治理、适度利用三区范围,与“三北”工程136个治理分区衔接。坚持以水定绿,做好水资源论证。加强国家级专家指导,对口到省,全过程、全方位把关项目。加快抗逆树种培育、治沙机械研发等,主动结合实际工程建设,把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三是要把质量监管落实到位。实施严格的工程质量监管,细化项目管理闭环措施。加大包片指导力度,压紧压实各地各部门项目责任。建立健全常态化暗访机制,持续保持工程质量监管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毁林毁草等违法行为,‌坚决杜绝‌“边建设、边破坏”现象。


四是要把政策保障落实到位。优化光伏项目布局,确定适建区域范围,抓紧出台技术标准,严禁在已采取治理措施的沙戈荒地区建设项目。加快推动出台林草交通融合发展意见。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快探索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政策机制,扩大以工代赈范围,争取扩大新造林管护政策支持,巩固治理成果。指导地方加快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制度,解决好草原超载过牧问题。


贾晓霞表示:“我们有信心到2030年如期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86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9000万亩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的新奇迹,并在保护修复基础上,实现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作者:李俊伟)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