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6月17日电(周雨濛 檀志扬)初夏时节,正是蓝莓成熟季。走进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的蓝莓种植基地,一串串颗粒饱满、紫中带红的蓝莓挂满枝头,外面还包裹着一层厚厚的果霜,让人垂涎欲滴。
蓝莓种植、蓝莓加工、举办蓝莓节、把蓝莓基地打造成景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到成为全国知名的“蓝莓之乡”,如今的怀宁县已发展为长三角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区,集聚蓝莓种植企业200余家,引进培育蓝莓深加工企业10余家,形成集良种繁育、规模种植、食品加工、休闲采摘于一体的产业链条。2022年,该县蓝莓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挖掘“土”资源
20年前,一位安徽省农科院的专家,来到怀宁县一个小山村,试种了几棵蓝莓苗,不成想,这竟成了“星星之火”。20年后,全县8.5万亩荒山变成了“花果山”。每年5至7月份,漫山遍野飘香,客商游客不绝。
怀宁县地处北纬30°附近,属低山丘陵地貌,生态优越,物种丰富,气候湿润,土壤有机质高,是蓝莓种植的天然基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就了怀宁蓝莓的好品质。
“口感很好呀,酸酸甜甜的,很新鲜,还透着一股香味呢。”特地从合肥赶过来的江女士称赞道。在月山镇复兴村蓝莓基地,“不施农药,不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成为每颗蓝莓成长的标配,绿色安全的环境,让前来采摘的游客吃得更加健康、放心。
近年来,怀宁县紧盯全国蓝莓销售市场梯次上市的档期,及时调整种植早熟、质优、价高的“莱克西”“蜜斯提”等品种,抢占市场份额,从种植端开始提高蓝莓经济效益。
“网友们,大家好,我手中拿的是‘优瑞卡’品种,它口感甜、上市早、果香味浓,欢迎大家采购品尝……”在怀宁县三桥镇社塘岭村蓝莓基地,村党总支书记江小生通过手机直播带货方式推介当地蓝莓。上线不到5分钟,吸引2万余人进入直播间,纷纷下单订购。2023年,预计全县蓝莓鲜果产量将超3万吨,计划到2025年蓝莓种植面积达10万亩。
发展“特”优势
近年来,为打造蓝莓产业独特优势,怀宁县不断推动技术现代化,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走进位于怀宁县曹坦村的安徽首个“5G蓝莓”基地,这里的蓝莓不是用土栽培,而是采用氮磷钾等各类营养物质精确配比的全基质,盆与盆之间由细细的塑料管连接,随时可进行水肥一体微喷灌,每株蓝莓的长势都能以具体的数据呈现……
“利用5G技术开启智慧化、精细化种植,蓝莓亩产能达到3000斤,品质好、产量高。”基地负责人李长华津津乐道,依托5G物联网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无土栽培等集成智能技术,智慧蓝莓园从蓝莓新品种的组培,到种苗繁育、全基质无土栽培,全部实现现代化。
此外,为了获取强有力的科研支持,怀宁县政府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建皖西南综合试验站、怀宁蓝莓研究院,为蓝莓育种、种植、保鲜、加工等提供支撑;与中国农科院、安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哈工大等科研院所开展蓝莓冻干果、蓝莓花青素等加工工艺合作。通过产学研相互转化,怀宁县深挖蓝莓全产业链价值,以拓展产业增值空间为重点,围绕蓝莓精深加工,积极引进下游产业,发展蓝莓干、蓝莓酱、蓝莓汁、蓝莓酒、蓝莓酵素等系列产品,使得蓝莓从单纯的农产品转变为高附加值的商品。
以抓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目前,怀宁县已建成集冷链、仓储、分拣、深加工、交易为一体的蓝莓产业园,引进培育蓝莓深加工企业10余家。2022年蓝莓深加工年处理能力达5万吨。
推进“产”融合
怀宁县蓝莓深加工服务中心,被看作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代表作”,在这个生产区里,蓝莓种植基地、蓝莓加工厂、蓝莓科普馆、蓝莓研究中心、蓝莓酒庄等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原先单一的蓝莓种植已发展成集果蔬生产、加工、农耕体验、旅游观光、大健康等多业态的复合型产业。
在不断推进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小小的蓝莓已经成为怀宁人民致富的大产业,有效推动特色农业发展、村级集体增收,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怀宁县蓝莓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兵介绍:“全县蓝莓基地每年带动11000农民就近就业,人均每年可增收8000元以上,村集体平均可增收1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弱到强的整体提升。”
据了解,目前,怀宁县已成功打造以蓝莓为特色产业的独秀乡村振兴示范区,怀宁蓝莓也成为最具辨识度的“名片产业”。在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上,怀宁蓝莓作为安徽省唯一区域品牌入选“点赞2023我喜爱的中国品牌”。
“我们精心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蓝莓产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采取土地入股、合作发展、务工就业、生产托管、开办农家乐等有效举措,实现了土地流转‘获租金’、资金入股‘变股金’、基地务工‘挣薪金’、订单种植‘得售金’、生态旅游‘赢现金’的‘一地生五金’,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怀宁县县长陈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