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重点要闻 >  正文

加快建设国家“蓝色粮仓”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3-08-09 14:58:16

字号

加快建设国家“蓝色粮仓”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答记者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党中央高度重视深远海养殖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近日,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及全产业链全环节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任务,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问:端好端牢中国饭碗,发展深远海养殖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答: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发展深远海养殖恰逢其时。《意见》出台,对于加快国家“蓝色粮仓”建设、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有利于增加优质水产品供给。水产品是重要农产品,能够增加食物总量,缓解主粮和畜禽产品供给压力。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居民对海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在陆域与近海养殖空间趋紧的情况下,水产养殖发展的潜力主要在深远海。


  有利于加快海水养殖现代化升级。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更为先进、养殖技术更为领先、产业链更为完备。比如,重力式网箱生产集约高效,桁架类网箱自动智能,养殖工船自主游弋选择适宜海域。深远海养殖还能有效带动水产育种、预制菜加工等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深远海养殖布设海域水质更优、流速更快、海域生态容量更大,鱼类在天然的环境里生长,品质更优。扛牢养海护海责任,目前,深远海养殖的废弃物都能得到妥善有效处置。


  深远海养殖装备条件不断改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问:国家“蓝色粮仓”建设成就为进一步推进深远海养殖创造了怎样的有利条件?


  答:深远海养殖是新兴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并推广应用重力式网箱,目前已成为深远海养殖最主要最成熟的养殖模式。“十三五”以来,沿海地区陆续涌现出一批先进适用的桁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深远海养殖加速推进。我国深远海养殖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进一步推进深远海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方面,养殖规模和品种不断扩大,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养殖规模上,全国已建成重力式网箱2万余口、桁架类网箱40个、养殖工船4艘。2022年全国深远海养殖水体4398万立方米,产量39.3万吨,比“十三五”初期分别增加3.3倍和2.4倍,占海水鱼类养殖产量的两成以上。养殖品种上,沿海各地培育出大黄鱼“甬岱1号”、“富发1号”和金鲳“晨海1号”等适合深远海养殖的新品种,大西洋鲑、许氏平鲉、军曹鱼等新品种选育加快推进。装备水平上,重力式网箱已能到20米水深的海域养殖。目前,广东“德海1号”桁架类网箱已经过17级台风的检验,网箱结构安全性能不断提高;山东“国信1号”养殖工船可游弋养殖,探索“船载舱养”养殖技术。


  另一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以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通过渔业发展补助政策,对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建造给予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项目、科技部的“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都对深远海养殖发展予以大力支持。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在财政、金融、产权、用海等方面出台系列支持政策,鼓励建造深远海养殖装备、完善产业链配套。


  全产业链全环节推动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


  问:新征程上发展深远海养殖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意见》提出,按照“市场主导、科学布局、科技引领、绿色生态、安全发展”的总体思路,全产业链全环节推动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


  加快国家“蓝色粮仓”建设,发展深远海养殖,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坚持科学布局,坚持科技引领,坚持绿色生态,坚持安全发展。《意见》围绕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全产业链发展、生态环保、科技创新、检验登记、安全生产、监管协作、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重点任务作出部署。


  规划先行,优化空间布局;效益为先,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意见》明确,深远海养殖发展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强调一味走深走远。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要求,依法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和水域滩涂养殖证。对融合开展旅游等活动的,要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从业许可并接受监管。延伸产业链,完善加工流通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实现优质优价。建立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健全深远海养殖社会化服务体系。


  生态为基,规范生产行为;科技引领,推进创新发展。《意见》提出,推行生态健康养殖,科学确定养殖模式、品种和密度,推广绿色生态防病技术,规范使用投入品,健全质量安全管控制度。深远海养殖要依法开展环评,配备污染防治设施设备并按规定使用。加大对抗风浪养殖装备、智能管控设备、安全环保设备的研发。做精做好水产种业,选育一批适宜深远海养殖的新品种。


  安全为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分类推进,推广典型模式。《意见》提出,明确检验登记要求,规定养殖工船要经船检机构检验合格,按照养殖渔船进行登记,重力式网箱和桁架类网箱建造要符合规范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部门进行登记。压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配齐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和人员,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妥善开展应急处置。从经济性和技术配套成熟度等方面考虑,我国深远海养殖以重力式网箱为主、适度发展桁架类网箱、有序发展养殖工船。


  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落实落地是关键。要因地制宜制定深远海养殖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抓好项目引进、培育,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在育种、疫病防控、饲料兽药研制、装备建造、产业链培育等方面增加投入,对深远海养殖商业贷款给予贴息,完善深远海养殖保险。指导地方落实海域使用整体论证有关规定,缩短审批流程,依法减免海域使用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创建深远海养殖类型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以示范区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09日 08 版)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