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公益动态 >  正文

合力铸就环境公益诉讼的法治利剑

来源:中国环境 时间:2024-09-20 16:17:57

字号

上个月,最高检发布 7 起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这些触目惊心的破坏行为,不仅损害当地生态,更威胁生态系统平衡。典型案例也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现实,也彰显了检察机关守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担当。


近年来,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法律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部分公众对环境公益诉讼知之甚少,参与度偏低;部分地区面临证据收集难、鉴定评估机制不健全等困境,影响了诉讼的效率与成效;较高的环境公益诉讼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广泛开展形成了制约。


值得称赞的是,最高检发布的 7 起典型案例中展现出检察机关主动担当。例如,在毕节市喀斯特溶洞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中,检察院成立一体化办案组,全面排查,精准制发建议,促使相关部门联合整改,恢复溶洞生态。在陕西嘉陵江案例中,检察机关运用现代手段查明事实,分级监督,促行政机关协同整改,为秦岭、嘉陵江生态保护贡献力量。这些成功案例既彰显法律威严,让违法者担责,又为类似问题处理提供宝贵借鉴。同时,公开听证、邀请志愿者评估等方式,增强办案透明度与公信力,提升公众参与热情与关注度。


为更有效地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实现绿色发展,需要政府、部门、企业与公众协同发力。笔者认为,还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创新宣传模式。借助新媒体平台打造生动且富有吸引力的科普视频,举行互动性强的环保法律论坛,深入传播环境公益诉讼的重要意义与相关知识,激发公众的参与积极性,营造全民支持的优良氛围。


其次,相关部门要切实积极履职。生态环境部门要与检察机关紧密协作,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为生态环境损害评估鉴定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同时,进一步优化证据收集流程,搭建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平台。


第三,企业需大力强化环保自觉意识,将环境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之中。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投入,研发并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从源头上降低环境损害。公众也应不断增强环境意识,主动关心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监督,一旦发现违法行为立即举报,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有力的线索支持。(周佩德)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