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网科技(688248)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去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其中营业总收入25.37亿元,同比上升41.77%,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上升36.71%,基本每股收益为0.50元/股。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75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9882.25万元(含税)。
3月28日晚间,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88660.SH,证券简称:电气风电)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1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亿元。
上市公司跨界光伏行业的潮水正在逐渐退去,近期,多家公司宣布终止光伏项目投资,其中以光伏电池为甚,官宣终止规模已接近100GW。业内人士认为,跨界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缺乏竞争优势,叠加产能过剩、价格崩盘,引发了这轮跨界企业的溃败。
3月以来,全球光伏市场逐渐出现需求复苏的迹象,或将带动光伏产业链触底回升。业内人士透露,一季度为行业传统需求淡季,二月份开工普遍较低,但随着季节性因素的消除以及行业库存压力的缓解,全球光伏需求已开始恢复,特别是在当前组件价格处于底部位置的时候,也会催生下游市场主动补库的需求,由此带动了光伏排产的增加。
中国碳中和(01372.HK)发布公告,集团的子公司,河南再亮新能源再生有限公司,从2023年11月起,成功投得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和田分公司、伊利分公司、阿克苏分公司、阿勒泰分公司、克拉玛依分公司、博州分公司、巴周分公司、塔城分公司、喀什分公司的废旧铁锂电池项目。
随着新能源产业经济拉动作用日益显著,地方政府也推出政策“红包”,助力企业走出去。其中,上海市闵行区3月22日发布了大虹桥光伏出海服务倍增计划,涉及出海金融、项目落地、贸易便利、法律服务、人才管理等专业服务板块。
中国碳中和(01372.HK)宣布,集团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郑州工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并切实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透过共同发挥各自优势,秉承\\\"共同发展、诚信合作\\\"的宗旨,开展合作。双方计划共建\\\"储能新材料\\\"研发中心,联合发展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的材料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继2023年跨界锂电负极材料领域后,滨海能源(000695)又将目光瞄准了光伏赛道。3月20日晚间,滨海能源发布公告,拟在内蒙古包头市投建5GW太阳能光伏电池片及10GW拉晶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约为39.83亿元。
在今年1月通过收购荷兰FornaxB.V.公司从而切入光伏镀膜设备领域后,大胜达(603687)就斩获了光伏生产线设备订单。3月19日晚间,大胜达公告,公司子公司STS与下游某光伏领域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约定交付光伏生产线设备两台,于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设备的最终性能验收和交付,两台设备的销售总金额为985万欧元,约占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3.74%。
3月18日晚间,永清环保(300187)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公司印尼德之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印尼德之清”)与东南亚最大联合钢铁企业印尼德信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印尼德信钢铁”)签署了《印尼德信钢铁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源管理协议》,由印尼德之清负责投资、建设与运维总装机容量约66MW分布式光伏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为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