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主席、法国议员Pascal Canfin称,预计目前每吨80-85欧元的碳价将升至100欧元。这将是韩国碳价(每吨2万韩元)的7倍。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12月22日消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共运行350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1.21亿元。
12月10日,第四届外滩金融峰会在上海开幕,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北京分会场参与会议并发表题为《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激励约束与相关金融风险防范》的报告演讲。
马来西亚周五推出该国首个碳市场,旨在为企业提供抵消温室气体排放的选择,目前亚洲金融中心对碳交易的兴趣越来越大。
中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首批纳入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全国碳市场的发展,可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激励高碳排放的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和有序的绿色转型。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11月21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上表示,金融业有责任在建立、运用碳市场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使得碳市场在碳定价,引导包括投资、贷款、债券发行等各种融资方面服务减排。
当地时间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期间表示,为了实现到2030年前的减碳目标,届时全球的平均碳价需要达到75美元/吨。
10月28日,香港交易所(00388)宣布推出全新的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致力连接资本与中国香港、中国内地、亚洲以至全球的气候相关产品和机遇。Core Climate支持市场进行高效和透明的碳信用产品和工具的交易,协助推动全球净零转型。
记者梳理发现,福建、浙江、河南、安徽、北京、云南、上海等省市近期陆续发布2022年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合计共428家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各地碳市场行业正在“扩容”。
我国与国际碳市场互联互通的探索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尝试引入国际资金进入试点市场,另一种是建设以国际市场为方向的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