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了2022年9月复旦碳价指数。 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黄明表示,虽然除9月CEA的买入价格指数较上月上涨外,9月和12月CEA的其余各项价格指数相较上期有小幅下降,但根据当前碳市场政策动态与实际运行情况,市场预期9月CEA的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概率很小。
邹骥认为,碳中和的创新需要减排技术作为基础,而碳价高于减碳成本,就可以驱动技术创新。就政策激励而言,碳市场的设计要有明确目标,划定碳资产的总边界,推动碳资产产权交易市场发展,让市场交易发现碳价。
研究中心指出,2022年8月的全国碳排放配额(CEA)的买入价格预期为58.03元/吨,卖出价格预期为61.44元/吨,中间价为59.74元/吨。
本周全国碳市场成交小幅回暖,但成交水平依旧低迷,仅成交23.51万吨,碳成交均价为58.81元/吨,较上周上涨2.56% 。试点市场本周成交量几乎腰斩,价格方面,重庆、北京和湖北等试点市场碳价有走弱态势,广东市场碳价经历前期下跌后,近期有企稳回升的势头。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满一周年。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现货市场。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至今,全国碳市场运行即将满一周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3日收盘,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约1.94亿吨,累计成交额约84.9亿元,已经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将满一周年。截至7月11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减排效果初显,累计成交额超84.90亿元。未来随着机制的完善和覆盖范围的扩大,我国碳市场发展潜力值得期待。站在一周年的新时点上,“稳”字之后,“活”字将成为下一步最重要的课题。
7月9日,2022财新夏季峰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会上,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教授、所长张希良表示,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一年来,已建立了完善的基本制度和基础设施,整体发展超出预期。
7月5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下称“香港交易所”)宣布成立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下称“委员会”),首批成员包括多家领先企业及金融机构,与香港交易所共同探索区域碳市场的发展机遇。
全球脱碳进程下,气候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多,按照目前的测算,每年平均的减缓和适应资金需求总和大约为十万亿级。然而,如今通过各国公共资金提供的气候资金,远不足以支撑未来实现巴黎协定的中长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