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收盘报91.20元/吨,较前一日下跌0.01%。以昨日收盘价计算,全国碳市场价格较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微幅上涨0.60%。
上海数据交易所碳板块近日正式发布上线,将聚焦绿色低碳领域的数据流通交易,汇聚碳排放数据,重点拓展绿色金融和碳排放管理等核心场景,打通绿色低碳领域的数据流通交易链路。
2024年7月16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三周年。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超过4.6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近270亿元。总体运行平稳,促进发电企业绿色转型。
近日,海南省林业局举办了热带雨林碳汇交易暨项目合作签约仪式,3家企业认购了合计35万元的热带雨林碳汇。该项目标志着海南在热带雨林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湖北是目前整个碳市场覆盖工业门类最齐全、累计交易规模最大、交易制度最完善、交易机制最活跃、减排成效最明显的碳市场。
生态环境部7月2日起就《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配额分配制度是全国碳市场的重要基础制度,是保证碳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实现政策目标的基石。
碳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还相对较短,市场尚未完全成熟。进一步促进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需要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建设高标准碳市场体系,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具备的丰富应用场景和放大创新收益的优势。
近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表示:“建材行业作为我国碳排放量比较大的行业,有关企业按照生态环境部相关要求,已经连续多年开展了碳排放数据的核算报告核查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数据基础,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一步要覆盖的重点行业。”
6月3日下午,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原告青海某化工有限公司与被告某环保科技公司、被告某低碳科技公司、第三人: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碳排放权交易纠纷两案,案件涉及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交易的税费负担等问题。
5月28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在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第四部分制度创新中提到,积极打造绿色低碳公共交易平台。研究制定碳期货交易所建设实施方案,争取在2025年前获国家批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