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重点要闻 >  正文

赫图阿拉:绿水青山鼓起村民“钱袋子”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0-09-04 10:35:29

字号

       原标题:“大道康庄”辽宁篇 赫图阿拉:清皇祖地,绿水青山鼓起村民“钱袋子”


MAIN202009020816000072021176206.jpg

赫图阿拉村一角 仝宗莉摄


三面环山,四面临水,新宾是辽宁省抚顺市山区地带的一个满族自治县,下辖永陵镇赫图阿拉城因清太祖努尔哈赤出生于此久负盛名。小城不仅空气清新,绿树成荫,还有着深厚的满族历史文化底蕴, 是国内外游客心向往之的著名景区。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赫图阿拉城景区开发的初期,被誉为“中华满族第一村”的赫图阿拉村却经历过一段艰难岁月。


当时,因旅游开发的需要,将城内的村民动迁下来形成了赫图阿拉村,可村内道路、环境等基础设施较为简陋,村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收入也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有限的农田种植来维持生活,很多农户年收入不足万元。


MAIN202009020822000104161514130.jpg

专访罗天成(左一) 仝宗莉摄


赫图阿拉村村支书罗天成告诉记者,2015年自己刚回到村里时,发现年轻人都去国外打工挣高薪了,村子背着400多万的外债,唯一的产业是一片御果园,可这500多亩果园,包括202亩标准化果园,由于疏于管理,全部荒废了,看着让人十分心疼。


穷则思变。随着赫图阿拉城景区旅游业的优势日益凸显,政府和村干部开始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业来丰富百姓的“钱袋子”。开发满族特色旅游产品,以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为主产业,赫图阿拉村找到多条致富路。


清皇祖地,浓郁的满族风情。从2012年开始,新宾县域旅游游客数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而路过赫图阿拉村,民宿成为游客们不可或缺的体验项目。瞄准商机,2013年开始,村里将农户的农家院承租到了一起,把农家院租给公司,得租金;还可以到农家院打工,就是双份的收入,采取“公司+农户”共建农家乐的方式,带动原本零散经营的农家院集体火爆起来。


发展御果园,带动土地流转,吸引游客采摘;经营满族特色的产品专营店,旗袍等,带动增收。在食宿、休闲农业、乡村游等各领域,以“龙头企业+农户联动”的模式,赫图阿拉村多点开花,把资源变资产,让农民当股东,整村人的腰包都越来越鼓。


MAIN202009020823000003792029187.jpg

赫图阿拉村的民宿 仝宗莉摄


80岁的袁振祥是赫图阿拉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家庭收入主要靠低保金。2019年村里发展特色民宿产业后,他将居住的四间房屋租给村里,每年租金收入8000元,加上永陵启运药材合作社和村里生态园的分红,老两口年收入达到了26604元。


目前,除去村里经营农家乐的村民,全村有30%以上的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2018年全村接待游客110万人,带动就业1100余人,总收入超亿元。除掉25户低保户外,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截至2018年底全部稳定脱贫,村民年收入达3.22万元。


作为满族文化的缩影与传承,赫图阿拉村提前奔小康,成为实至名归的 “中华满族第一村”。


虽山水深处,一样能走出致富路;利用资源优势花式创收,新宾把绿水青山变成了百姓增收的聚宝盆,逐年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但作为村民致富的“领头羊”,罗天成始终保持着清醒和理智。他说,虽然现在村里的发展蒸蒸日上,但自己已经59岁了,精力在走下坡路,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环境能力也渐显不足,所以特别希望有志向、有能力的年轻人能接过他肩头的担子,带领赫图阿拉村继续打拼,赢得一个更精彩的未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