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变成“景区”,“风景”变成“钱景”,如今的武隆正在插上绿色发展的翅膀,驶向绿色发展的快车道。
8月27日,在主题为“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创新路径”的2020中国?重庆(武隆)绿色发展实践国际论坛上,众多来自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的多位专家学者表示,近几年,武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步一步将“穷乡僻壤”变成了“人间仙境”,走出了一条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
念好“山字经”铸就“金饭碗”
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过去,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的因素,经济社会发展一度较为落后。
与贫困并存的,是武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武隆集合了天坑、地缝、草原、峡谷、瀑布、溶洞、森林、河流等多种自然景观,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
武隆的发展一开始就由其独具一格的生态环境所决定了。以1994年5月芙蓉洞开放为起点,敢想敢干的武隆人抓住机遇、再接再励,芙蓉洞、芙蓉江、仙女山、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白马山等一系列景点像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武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形成了武隆“一洞两江两山”的旅游开发格局。武隆人的共识是: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既是发展的优势,又是现实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是武隆发展的永恒主旋律。”中共重庆市武隆区委书记黄宗华在论坛上表示,这几年,武隆坚决筑牢绿色屏障,严守环境底线、生态红线,加强“两江四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域保护,保留好山脊线、水岸线,切实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积极培育绿色经济,接力壮大生态旅游,全力发展“4+1”生态工业集群,持续做优以高山蔬菜、精品水果、有机茶叶为龙头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切实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区长卢红介绍,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武隆绿色发展的动能更足了,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今年上半年,在疫情严重影响下,增长了1.5%。实践再次证明,绿色是武隆发展的本底和符号,绿色发展是武隆永恒的主题。
践行“两山论”武隆再出发
“1995年我第一次路过武隆,那时的状况很艰难。但今天的武隆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及过去的武隆,已经89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国际喀斯特权威专家卢耀如十分感慨。
这种变化源于武隆在发展之初就前瞻性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把保护生态作为发展前提和基础。而且,随着对“两山论”探索实践的不断深入,武隆快速厘清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关系,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创造性提出“生态优先,富民兴区”发展思路,将特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成功实现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武隆的绿色发展做得很好,将武隆独特的人文历史同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保证了经济和生态融合发展,在景点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杨士中表示为武隆的绿色发展成果点赞。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武隆绿色智库研究院院长赵建军认为,武隆绿色发展实践向来不是空喊口号,而是以扎扎实实的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将生态资源转变成当地人们最大、最丰厚的经济资本,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变传统发展劣势为特色生态优势的“新路子”。
2019年,武隆全区人均GDP达59613元,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6区县中名列第一位,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11区县相比较仍处于第二位。同时,2019年度重庆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武隆取得了“两好一优”的好成绩:综合目标考核“好”,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优秀”。另外,武隆按照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和一区两群的布局,加快打造渝东南旅游集散中心、主城都市区后花园,努力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两山论”实践创新示范区、产城景融合发展先行区。
“实事充分证明,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是武隆等贫困山区变传统发展劣势为特色生态优势的科学方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正确路径。”黄宗华说,武隆将着力正在开展的“全国文旅融合示范区”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创建,抓好生态保护、加快绿色发展,努力让绿水青山美丽风景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群众致富奔康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