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简单来说,就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显而易见的是,能源利用效率高、节能减排成效好的企业将在市场中获益。
哪些企业和行业将从中获益?
需要注意到的是,配额交易是政府将控排目标转化为碳排放配额并分配给下级政府和企业。而CCER交易是在配额市场之外引入自愿减排市场交易。控排企业可以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核证自愿减排量,用于抵消自身的一部分碳排放量。
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副总裁兼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董事长肖俊光看来,尽管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初期还没有明确是否可以用CCER来完成履约,但在市场成熟阶段用CCER替代部分配额来完成履约是大势所趋,可再生能源企业、新能源行业将从中获益。“光伏、风电这些行业他们自愿减排的量,就可以通过碳市场将他们经过核证之后的自愿减排量变现,从中获得收益。”
北京环境交易所预测,未来,等到全国碳市场扩容到八大行业之后,纳入配额管理的碳排放总额规模将达到70亿吨~80亿吨/年,届时CCER需求将达到3.5亿吨~4亿吨/年。
从长远来看,业内观点普遍认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带动碳成本显性化,新能源行业会成为“大赢家”。
对此,广东华辉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总经理袁华明解读:“一方面,碳成本显性化会使得一些高碳行业或使用传统化石能源的行业成本变高,那么低碳的新能源产业因此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会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像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核电等低碳产业已成为全球共识,也是全球范围内中长期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与投资方向。”
此外,袁华明指出,与碳资产管理直接相关的碳足迹核算、碳核查、碳捕捉和储存等相关产业,也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如何创造价值?
在多位专家看来,全国碳市场最大的作用就是价值发现。也就是通过碳交易发现碳价值,再通过碳价值提高绿色低碳企业和产业的收益,进而发现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的价值。这个过程具体如何实现?以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行业为例,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说,不同企业发电需求不同,会围绕碳排放配额开展交易。他说:“虽然企业按照统一的标准发放配额,但每个地区的电力需求不同,有的地方可以多发电,有的地方可以少发电。这中间肯定存在着配额需求不一致的情况,就是它的配额和实际发电的需要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就会产生交易,就可以发现其价值。”
在碳交易试点中,广东等地还实行了碳排放配额竞价转让,也就是拍卖机制。专家认为,全国碳市场启动后,也可以通过碳配额拍卖,进一步提高碳市场活跃度。另外,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双控和碳排放总量控制,全国碳市场还可以推出更灵活的政策设计。比如,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根据各地区发展阶段差别,控制碳配额松紧程度,可以帮助西部地区实现生态补偿,体现当地资源价值。
李俊峰说:“对这种发达地区来说,配额是适度从紧的;在欠发达地区,像内蒙、新疆、宁夏,配额是适当宽松的。这样就使得落后地区的资源价值成为真正的经济价值,它的环境容量也成为一种经济价值,这在国际上也是一种通行的办法。”
通过碳交易,碳价值不断体现,企业节能降碳的压力和积极性会不断提升,以适应这种变化。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说,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能源设备制造等和能源转型直接相关的行业会尽快调整产品结构,突破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全社会低碳发展需求。以发电设备制造为例,新能源低碳发电装备将逐渐替代传统煤电装备。 朱民说:“我们的发电设备在今天主要也是煤发电设备,但是在未来是核电、光电、风电,整个重机设备都会在根本上发生变化。一重、二重现在都是产涡轮机,主要是燃气轮机,这些都会发生根本变化。所以重装设备也会发生根本变化,这都是跟着一步一步来的。” 另外,全国碳市场也会催生一些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创造出新的价值。比如,应用碳捕捉和碳储存技术,大型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可以实现超低排放。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再把捕获的二氧化碳封存到油气田中,还可以产生额外收益。他说:“如果我们在油田附近有一些电厂,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电厂的二氧化碳取出来,提纯以后,最后把它压到地下去。因为二氧化碳到地下在水里是可以溶解的,溶解以后,水带有一定的酸性,可以帮助水下的岩石驱开里面的油,这样可以帮我们增加石油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