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个月能干以前一年的事。”自从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采取双核运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简称中碳登)落户湖北,交易系统落户上海。中碳登如同碳资产的“银行”和“仓库”,湖北“碳资产大脑”高速运转,保障全国碳市场稳定运行。
“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吗?”8月16日上午,位于武昌中北路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客户服务部电话一直未停。该部门副经理马清卿介绍,每天从上午8时30分到下午5时,部门人均要接打近80个电话。“我们需要一方面指导各兄弟省市的碳市场主管单位管理账户、预分配配额,另一方面需要指导各企业开展例如开户、绑定银行卡等进入碳市场的准备工作。”
每天下午3时碳市场收盘后,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结算业务部迎来最为紧张繁忙的时刻。通过两条互为主、备份的跨省通信专线,上海将当天碳交易数据传输至湖北,由湖北进行日终清结算处理。
“我们需要核对账户状态,计算出每天每个账户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和资金变动情况,由注册登记系统对配额交易变动进行最终变更,并将资金变动数据反馈给银行系统。”该部门负责人刘成琳说,不仅资金核对要保证准确无误,还要核查账户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以此保障各个环节真实、准确、有效。一般情况下,结算任务在收盘后1小时左右完成,并由结算业务部对外发布清结算信息日报。
“随着碳资产大数据的不断沉淀,未来湖北有望形成全国碳资产的数据库,可为低碳环保相关产业和决策提供参考。”位于光谷金融港的中碳登主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与网络安全管理部负责人熊鹏飞说。
三大因素制约 武汉暂无发电企业参与交易
“等到9月份后再决定是否交易。”国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化学专责相关负责人江裕介绍,该企业属于国家能源集团管辖,一方面,碳资产交易工作优先在集团内部企业之间交易,这样可协议议价,暂时没有收到上级部门相关交易的通知。另一方面,该企业碳配额只发放三分之二,剩余碳配额可能到9月才能发放下来,所以还不清楚今年有多大盈余。“万一现在卖了,年底不够用又要高价买回,就不划算啦。”
据悉,国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进行节能改造、结构调整,去年就有近3万吨盈余在湖北碳市场交易。今年,作为全国首批碳市场交易企业,在2月份就注册登记了,目前一直没有交易。
据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相关统计,目前纳入首批交易的近10家武汉发电行业企业已开户登记,但均未参与市场交易。
“碳市场交易不够活跃,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介绍,首先,目前配额分配相对偏松,仅仅让发电行业参与交易,其他行业企业和投资者都未能进入市场交易,交易活跃度有限。其次,碳市场上线交易后,还有很多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出台和完善,不确定性很大,所以观望的企业较多。第三,一些企业碳资产的管理还待完善,交易后亏了谁来承担责任?赚了钱如何入账?这些制度、组织、能力建设还要加强。
专家建议:发挥碳市场双重优势 推动绿色崛起
目前,在全国碳市场运行的同时,还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地方碳市场试点省市,形成全国碳市场和7个地方碳市场“齐头并进”的格局。
如何提高全国碳市场活跃度?齐绍洲建议,首先,让碳市场投资者多元化,让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进入市场,把碳金融市场做起来;其次,加强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的建设;第三,加强未来政策的可预期,尽快让其他行业进入市场,减少不确定性。
据悉,根据全国碳市场的总体设计,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高能耗行业未来将包括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抓紧对这些行业碳排放情况进行摸底。
湖北武汉既有全国碳市场,又有湖北碳市场,如何将双重的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出来?齐绍洲建议,湖北试点行业覆盖16个行业,投资者和企业比较成熟。湖北要对现有成熟优势进行一些创新,降低碳市场门槛,纳入更多行业企业。比如开发更多的清洁项目,增加如“森林碳汇”等交易产品,先行先试,让全国和地方碳市场二者发挥协同优势。
对此,国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化学专责相关负责人江裕表示,目前,全国碳市场碳价基本在50元/吨,而湖北碳市场为35元/吨,全国碳价比湖北碳价高很多,这对湖北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我们公司会拿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节能改造,力争在全国市场卖出好价钱。”
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孙永平称,作为全国碳市场“大数据中枢”,武汉通过碳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把资金逐步引入到减排提效高、能源转型快的企业,实现碳市场稳步运行及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中部地区绿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