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智库观点 >  正文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指标体系学术研讨会议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生态智库 时间:2021-09-09 14:40:22

字号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消费方式,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983年首次提出后,迅速普及全球。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方式。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推动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科学严谨的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image.png

近日,由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生态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指标体系学术研讨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大数据与经济模型研究室主任、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生态智库理事长李群研究员主持会议并介绍与会专家、学者。李群强调“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是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内容,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指导行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微信图片_20210909144135.jpg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钟栎娜教授做主要汇报,介绍了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指标体系及指数研制过程。钟栎娜依照有基础、可获得、成系统的原则,从资源、产业、传播、潜力等多个角度构建了包含78个指标的体系,并通过主客观结合的权重权重方法,测算得出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指数的片区、省、市排名结果。

专家点评环节中,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康君指出指标体系应当反映生态文明发展趋势,评价结果需要与实际情况贴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李金华强调指标体系必须要从“生态旅游发展”概念入手,要以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出发落脚点,并建议通过精简指标来加强体系敏感性,突出“生态”。最后强调指标体系规范性,避免共线性等问题。 

《世界经济年鉴》编辑部主任刘仕国说指标体系全面、数据来源可靠,权重确定方法科学,但仍需要从概念的界定、测度,指标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平衡等方面进行“升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成慧认为生态旅游及其发展的概念界定至关重要,并强调指数体系研制要结合我国国情,符合当下现实情况。

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凌迎兵强调了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蓝皮书的重大意义。他指出体系要进一步体现“生态”内涵,作为年度出版物,需要完善测算结果的可比性,把八大片区的研究摆在重要位置。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赵彦云认为指标体系通过结合大数据得到了很好的扩充。下一阶段需结合实际应用,界定清楚指标体系中“生态”、“文化”、“旅游”的逻辑关系,明确哪些指标能够起到核心作用,加强信息层次处理和实证分析。

社科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蔡继辉强调指标体系需要体现出以生态旅游为核心,与其他旅游形式相区别。他还指出指标体系的最终目的是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来为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指导。 

会议最后,李群做大会总结。

 

通过此次会议,项目组在专家意见指导下,明确了生态旅游大系统的概念,结合中国国情进一步加强数据信息梳理,最终形成包含24指标的中国生态旅游发展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沙涛、秘书长陈蕾、副秘书长姜燕、本书责编首席编审周丽、皮书研究院吴丹副院长、张铭晏老师听取了会议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孙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博士毛宇挺、刘基伟、孟香君、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硕士生陈贝贝等专家学者参与了会议学习。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