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报,对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60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
今年8月,为进一步推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任务以及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国务院部署开展了第九次大督查,对山西、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实地督查。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具体时间从2022年8月20日开始到9月上旬结束。
通报指出,在对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实地督查时发现,有关地方围绕稳增长、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创造和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
记者发现,这些典型经验做法中,涉及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不在少数。包括山西省强化煤炭增产保供保障能源安全;内蒙古自治区多措并举推进能源保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黑龙江省聚焦黑土地保护利用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甘肃省酒泉市全产业链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青海省靶向发力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青海省聚力“源网荷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等。
事实上,这些典型经验一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正面典型。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黑龙江省一直以来就狠抓耕地这个农业要害,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农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全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是全国的1.83倍。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4%。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1%。
青海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生态责任重大而艰巨,肩负着全面筑牢国家生态安全根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近年来,全省上下围绕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纵深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举措更加扎实、成效更加明显,涵盖生态、生产、生活维度空间,辐射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等各领域,一幅生态文明秀美长卷在青藏高原正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