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房山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昔日“黑臭河”“荒矿山”变为生态廊道和宜居家园。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PM2.5年均浓度32.8微克/立方米,六个国市考断面水质100%达标,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技赋能织密监管网络
曾因废水排放沦为“龙须沟”的大石河,如今白鹭翩跹、鱼翔浅底。住在附近的李大爷说:“以前这条河又黑又臭,大家都不愿意靠近。现在河水清了,岸边建了步道,我每天都来这儿散步、锻炼,环境太好了。”
在大石河治理过程中,科技力量成为关键支撑。房山区搭建水环境数字化管理平台,整合水环境监测数据、整理污染源信息,实现水环境管理“一网统管”,为科学决策提供强大助力。利用无人机、无人船和遥感技术,对重点水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测。借助AI算法和大数据分析,不仅能精准预测水质变化趋势,还可快速定位污染源。
同时,构建“污染源—入河排口—地表水”三点一线的严密监管体系,布设39台自动在线水质监测设备,如同一个个敏锐的“眼睛”,精准捕捉水质变化,快速锁定污染源并精准溯源,形成了监测-分析-查找问题-提出对策的完整治理体系。
在工业废水治理上,引入振动膜技术、循环活性污泥(CASS)工艺等技术,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水系相通,治水当协同共进。房山区积极与河北省保定市生态环境局涿州市分局、涞水县分局携手,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通过联席会商,各方定期交流,共商治水大事;实现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这种全方位的合作模式,完善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水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区域水环境一体化治理。
精准施策守护“房山蓝”
“我们每天都要洒水降尘,工地出入口也设置了洗车设备,确保车辆不带泥上路。”在房山区某建筑工地,工人们正在严格按照“六个百分之百”的要求进行施工,工地负责人张经理说:“区里在这方面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毕竟空气质量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我们非常理解,一定好好配合。”
近年来,房山区致力于守护“房山蓝”,构建起了一套全面且精准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
依托监管、监测、监察“三监”联动机制及“区-镇-村”三级监测网络,房山区开展全域监测数据分析,针对重点街镇高值点位及时预警。下沉至街乡镇的执法队伍开展随检督查,发现问题迅速移送责任单位处理。
在精细化治理上,房山区分级实施攻坚行动,针对移动源、固定源、扬尘源分别明确强化管控措施。在施工扬尘治理方面,对房建、拆违等工地开展专项检查,督促落实“六个百分之百”等扬尘管控要求。同时,通过“冲扫洗收”组合工艺作业,提升道路清扫保洁水平。
2024年,房山区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区住建委、区城市管理委开展全年的区级联合督查。按照“三单制”,即发现下发问题整改通知单,督改下发催办督办通知单,未改下发问责追责通知单;以及“四定期”,即日通报、月调度、季报告、年考核,确保问题查得严、整改督得紧、进度督得勤。
一系列举措,让房山的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青山叠翠展新颜
近日,十渡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首次捕捉到野生豹猫在岩壁间腾跃的珍稀画面。“这一画面弥足珍贵,它充分表明十渡自然保护区乃至整个房山区的生物多样性正在稳步提升。”房山区生态环境局项云雪介绍,目前,房山区拥有1064种植物、305种野生脊椎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3种,生态资源丰富。
近年来,房山区巧做“生态加法”,大力推行“矿山修复+产业导入”的综合治理模式,积极探索“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以百瑞谷景区、天天尚翔篮球小镇等成功典范为依托,精心培育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两山”理论研学基地,吸引了众多游客与学生前来体验学习。同时,房山区充分借助市区媒体的强大传播力,广泛宣传“两山”理论转化成果,强化了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让“两山”典型的示范效应在全区遍地开花。
统计数据显示,如今房山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林木覆盖率达到了71.26%,500米服务半径的公园绿地覆盖率更是超过92%,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生态理念融入城市肌理
在环境日、生态日、世界水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房山区积极开展生态“六进”活动,大力普及生态知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活动期间,工作人员走上企业生产一线、走进校园课堂、深入社区街巷和农村人家,通过展示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为群众详细讲解环境投诉受理流程,剖析雾霾形成的原因与后果,普及水污染防治等知识,让生态理念家喻户晓。
房山区不仅在生态保护方面成效显著,在生态文化建设上也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创新举措推动全民共治新格局的形成。
为拓宽生态文化传播渠道,房山区与演播中国深度合作,联合打造一档生态文学节目。该节目依托丰富的文艺作品,全面展示房山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自播出后,凭借精彩的呈现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众多观众关注。一位观众在社交媒体留言:“看了节目后,我才发现房山区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后我会更加注重环保,为守护家园贡献力量。”
此外,房山区还举办了生态嘉年华系列活动,广纳社会各界智慧和创作热情。活动共征集到文学、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2000余幅,从多个维度展现了公众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对环保行动的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全民环保意识。
如今,生态理念已深度融入房山区城市发展肌理,为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