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印发《“林电共安”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
协同化解“树线矛盾”全力守护“林电共安”
近日,国家林草局、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联合印发《“林电共安”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旨在最大限度消除“树线矛盾”及林牧区工矿商贸和风光电企业电力设施产生的火灾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林草生态安全。
《方案》明确,将严格落实属地责任,按照“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针对危及林草生态安全的各类输配电设备及风力、光伏发电设备存在的隐患,以及影响电网安全的森林草原火灾隐患,迅速开展排查与整改工作,做到快查快改、立查立改,坚决遏制因各类“树线矛盾”、林牧区工矿商贸和风光电企业电力设施引发的森林草原火灾。
《方案》提出了排查摸底、分类整治、示范引领和完善机制4项主要任务。
排查摸底。各地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穿越森林草原防火区的所有输配电设施进行排查摸底,特别对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关键区域关键部位和电力设施,摸清“树线矛盾”、林牧区工矿商贸和风光电企业电力设施的火灾隐患。排查工作由林草主管部门、电力管理部门及电力设施所有者协同进行,重点检查输配电线路通道与设备本体火灾隐患。林草部门关注高危区域可燃物清理、防火设施损坏、违法种植超高树木及电力通道内野外火源隐患。电力管理部门指导企业排查线路设备结构安全、老化问题,建设合法合规性,以及安全距离不足、交叉跨越、私接乱拉电线等隐患,确保消除绝缘线与林木相接打火隐患。排查方式实行“三清单一承诺书”制度,省级电力、林草主管部门统筹指导,通过签订责任和任务承诺书,确保“一问题一登记、一类别一台账、一整改一销号”。
分类整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线路设备和输电通道,各有关部门将联合开展隐患整治,一般性隐患要立查立改。对初步判定存在安全隐患的线路,将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安全鉴定,并逐一制定整治方案,明确责任单位、治理措施和治理时限,实行责任制+清单制+销号制管理,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消除隐患。
示范引领。在四川、重庆、安徽、贵州、云南建设立体协同防控试点区,探索“林电共安”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创建电网安全、生态绿色于一体的立体协同防控新格局,并形成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
完善机制。将严控增量风险,加强日常检查,并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电力设施安全管理队伍建设,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区电力设施所有人安全责任。建立林草与电力部门联合巡查和预警机制,实现森林草原防火区电力设施安全闭环管理,形成“树线矛盾”隐患动态清零常态化机制。
《方案》指出,强化“林电共安”攻坚行动组织实施,由国家林草局、国家能源局共同负责,协调各级林长、部门落实方案,定期会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科技支撑,运用现代科技提升监测预警,完善法规落实,优化审批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强化督促指导,发挥林长制作用,对不力者约谈、通报、曝光、问责。广泛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形成森林草原防火宣传长效机制,营造群防群治氛围。(记者:刘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