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南京市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和养殖能力,近日,由南京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浦口区农业农村局共同举办的全市水产养殖机械化智能化现场会在浦口区永宁街道召开。来自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等专家,南京市农业农村系统相关领导,市内水产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大户、农机企业代表共计9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机械化转型赋能产业新活力
近年来,浦口区牵头承担了省农机装备示范推广项目,以“示范引领、多方协同、全链覆盖”为核心,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浦口经验”。活动当天,现场工作人员依次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无人机精准投饵、水质监测、水产品药物残留智慧监管等现代化水产养殖设备。
“浦口区自成功申报入围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名单以来,不断整合区内资源、坚持校地企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标杆示范基地,形成了可复制的机械化、智能化渔业生产‘样板间’。”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陈聪介绍说。
在陈聪看来,机械化、智能化装备的普及,改变了传统依赖人工经验的养殖管理模式。无人机投饵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单口池塘管理人力成本降低60%,病害发生率下降25%,大幅缩短养殖周期。“现如今,机械化、智能化渔业养殖技术带动浦口水产养殖机械化率突破80%,对于互联网检测、工厂化设施等的应用探索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智慧化升级探索模式提质效
智能增氧系统实时监测水体含氧量,营造最佳生长环境;无人机精准投饵设备通过北斗定位,实现饵料均匀抛洒,大大提高投饵效率;无人消杀船搭载超声波消杀模块,对池塘有害藻类进行定向处理,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走进南京通威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一项项生态养殖模式让参观人员目不暇接。
据介绍,南京通威智慧渔业园涵盖循环水育苗系统、陆基池养殖系统、流水槽养殖系统和圆形池养殖系统四大板块,形成了从育苗、养殖、管理到捕捞全产业链智能化体系。水产养殖全产业链的提档升级,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还推动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就拿流水槽养殖系统来说,该模式通过水槽内循环水流模拟自然生态,实现高密度养殖与尾水净化同步运行,不仅让养殖环境达到最佳状态,也能使成鱼达到最佳品质。”该企业养殖技术负责人茅海成介绍道。
融合化发展激活农业强引擎
近年来,浦口区农业农村局通过项目扶持、企业配套引导机械化智能化升级,“靶击”养殖户在降本增效、科学养殖的痛点与难点,通过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加速智能渔机从“政府推着用”到“农户抢着用”的转变。
在南京简诺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人正将刚捕捞的鲈鱼放上自动化流水线。企业负责人张思洋告诉笔者,“整条生产线现已涵盖自动去鳞、超声清洗、自动分拣等12道工序,每小时能处理1200—1500条鱼,大幅提升了鲈鱼处理效率,降低了加工损耗。”
据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农业农村系统通过和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现已成功推动多项创新模式落地生效,全市水产养殖机械化率即将迈上75%的新台阶。南京市将继续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可持续化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