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新闻 >  正文

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正式开启穿越长江之旅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5-04-11 16:22:32

字号

9日上午,在长江入海口的南通海门,由中铁十四局施工的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开始盾构掘进,标志着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正式开启穿越长江之旅。

海太长江隧道位于江苏省长江入海口区域,北起南通海门区,南至苏州太仓市,线路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全长11.185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标准,设计速度为100公里每小时,由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建设、中国铁建所属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铁四院”)设计。中铁十四局施工的盾构段长9315米,采用国产16米级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江海号”进行施工,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

中铁十四局海太长江隧道项目总工程师游少强介绍,盾构施工要超长距离独头掘进,穿越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粉细砂复合地层等复杂地质带。隧道最大埋深约75米,最高水压达7.5巴,具有超长距离、超大直径、超高水压、超大埋深、复杂工况等特点,对刀盘刀具、泥浆环流部件耐磨性、可靠性要求高。在穿越长江及两岸大堤时,盾构施工沉降要求控制严,施工难度大,且江中地质勘探覆盖的区域有限,不可控的未知区域多。

针对工程施工风险和难点,中铁十四局联合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研制团队,结合多年来在水下和大直径盾构隧道领域设备制造和施工经验,量身定制“穿江利器”——“江海号”盾构机,其最大开挖直径16.64米,总长145米、重约5000吨、装机总功率11300千瓦,总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铁四院海太长江隧道项目经理陈俊伟介绍,该隧道的建造将创造多个“首次”:全国首个零碳隧道、全国首创采用直达地面的救援车专用通道、全国首创采用区段式排烟方式、全国首创采用一体化全预制盾构隧道内部结构、全国首创采用防火与结构一体化烟道板等。设计阶段共开展60余项专题研究,对隧道结构及防水与防火一体化、防灾减灾、绿色低碳、施工与装备和智能建管养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据了解,海太长江隧道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和《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重点推动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对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