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家双碳企业和机构汇聚在一栋楼,6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一个产业联盟。3月20日,记者从2025\" 相约春天赏樱花 \" 双碳产业招商推介大会上获悉,武汉已聚集了超过300家涉碳企业和机构,碳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
随着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国际客户特别是欧盟等地区的客户对于碳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多。最近,寰宇青岛公司凭借一份完善的产品“碳足迹”报告,顺利拿下了来自意大利客商的一笔集装箱订单。
3月13日,香港交易所(00388.HK)正式宣布,集团已于 2024 年提前达成碳中和目标,标志着其气候行动进入新阶段。作为亚洲首个承诺并实现运营碳中和的主要交易所,香港交易所通过能源结构优化、低碳运营及碳信用投资等举措,成功兑现其推动全球净零转型的战略承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对“双碳”工作的部署,给行业和企业带来全新机遇与挑战。传统高耗能行业面临产能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压力,需加快转型步伐;而新兴低碳产业迎来政策东风,在市场拓展、技术创新等方面拥有广阔空间,有望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汇丰银行2月19日宣布,将放弃原定于2030年实现全业务净零碳排放的目标,并将新目标设定为2050年。汇丰银行表示,这一调整是由于全球经济转型速度缓慢,以及银行在推动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方面的影响力有限。银行还指出,其客户在向清洁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需要采取更谨慎的策略,其2030年的中期目标也正在重新评估。
2月11日,比亚迪透露,公司正与欧洲车企商谈,计划组建碳积分交易池并向这些企业出售碳积分,以帮助它们在2025年避免因排放超标而面临欧盟的巨额罚款。据估算,比亚迪在欧洲的碳积分交易收入可能达到数亿欧元。
碳排放数据披露已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继2024年4月12日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后,近日,在证监会指导下,沪深北交易所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随着相关制度规范性要求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质量有望进一步提高。
据中国中化12月24日消息,日前,中国中化顺利完成2023年度全国碳市场交易履约任务。作为中国中化碳排放履约统筹平台,本次任务由中化能源科技旗下能科碳资产公司实施完成。
中国碳中和(01372.HK)宣布,公司境内全资子公司中碳绿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基於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双碳数字化管控平台,顺利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及专家组验收。 该平台不仅拥有高透明度、可审计性、可追溯性、不可篡改等特性,更融合了全球领先的密钥及信息安全技术,集成了 24 种方法学涵盖所有碳排放行业。 该系统发挥数据驱动优势,构建了双碳规划大数据分析模型,从能源侧、企业侧、用户侧、管理侧为使用者提供完整的双碳实施路线图、时间表。
近日,科技巨头谷歌宣布了一项重大合作,与增强岩石风化(ERW)初创公司Terradot签订了一项协议,购买20万吨的碳移除信用额,该公司的技术旨在通过粉碎岩石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于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