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的成果之一,《生态恢复实践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生态恢复学会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共同出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参加单位。
在安徽省的众多高校中,开设了哪些与“双碳”相关专业?招生和就业前景如何?今年还有哪些专业是热门且值得推荐……7月5日,记者采访了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老师以及安徽省人力资源协会专家。
6月27日,在浙江台州市“零碳公益联盟”成立仪式上,浙江临海市桃渚镇晓村小学和西藏那曲市第一小学视频连线,启动了两校结对开展气候教育伙伴项目。
自然教育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形式,其作用重大。在中国,随着自然教育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到生态保护行动中,成为“绿色公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业,需要环境教育来助力达成。环境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通过学校环境教育、家庭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等方式实施。其中,中小学环境教育尤为重要。
5月6日下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协“碳达峰碳中和”系列第二批丛书共13本,计划在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后集中发布推出。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中明确,推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更新学科内涵,加快发展气候法学、海洋法学等新兴学科。
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和校园建设,构建双融入的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学校发展方式和师生生活方式的全面转型。
日前,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2022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的通知》。多所高校的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项获批。如北京交通大学智能交通绿色低碳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低碳能源与碳封存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地区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长安大学 道路交通减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工业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河北大学零碳能源建筑与计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
教育部日前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广泛开展绿色低碳教育和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积极作用,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积极引导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通知还要求加快储能和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风电、光伏、水电和核电等人才培养,加大碳达峰碳中和领域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