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记者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祁核团队提出将高熵策略引入高温压电陶瓷设计领域,并制备出了新型高熵高温压电陶瓷材料。
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成功为金属“重塑金身”,实现了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的单原子层金属,有望开创二维金属研究新领域。
3月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倩团队在半哈斯勒热电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制备出尺寸大于1厘米,且具有优异热电性能的TiCoSb基半哈斯勒单晶。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了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马鞍山,这座曾经以钢铁产业闻名的城市,如今正从传统产业迈向新能源材料领域,从这里生产的“一黑一白”两大材料颇受关注。
为了降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冷却成本,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创新性热界面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实现了超低热阻,还通过改进散热大幅提升了冷却效率,降低了成本,性能超越了当前最先进的解决方案。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首次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近期,郭凯带领团队攻克生物基聚氨酯材料研制难题。他们要用棉籽油、蓖麻油等非粮生物基制造氨纶、尼龙等高端纺织面料,并让面料拥有丝绸一般的手感和棉一般的吸水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材料——ZMQ-1分子筛,解决了传统材料无法处理“大分子”的难题,在促进化工生产更加绿色、高效等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
日本研究人员利用以水为主要成分的热敏性高分子凝胶研发出一种新型蓄热材料。利用这种材料储蓄6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热量,其蓄热密度可高达每升562千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