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候鸟打造安全舒适的迁徙环境,宁夏不断完善湿地保护体系,截至目前,已建成26处湿地公园、4处湿地型自然保护区,并认定发布了39处重要湿地名录,构建起以重点湿地为主、一般湿地为补充的保护管理体系。
近日,记者走进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州段,近百只“鸟中大熊猫”黑鹳,以及白天鹅、白琵鹭、灰鹤等多种珍稀鸟类在这里觅食嬉戏,呈现出一幅美丽的黄河流域生态画卷。
记者从石家庄市政府新闻办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石家庄市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5年)》《石家庄市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两份文件已获批。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离海最远的地方”。在这片广袤地域,虽无海韵,却得水魂——422.16万公顷湿地(不含兵团)如散落大地的生态明珠,以全国第五的体量,在干旱区书写着水韵华章。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700多个,新增和修复湿地100多万公顷,全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建立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地2200多处,重要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树木挺拔、流水清澈,纷繁的各色鸟儿从生态浮岛飞出。如今,站在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湿地公园极目远眺,可以看见湿地串珠成链,“水下森林”摇曳生姿、池塘里睡莲悠悠,岸上树木繁茂、梅花鹿穿梭于林间,亲水平台错落有致,给生物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天津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初步建立起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4+4+1”的湿地管理体系。
水域面积1.61平方公里、湿地景区面积1.81平方公里的铜陵西湖湿地公园,拥有铜陵市城区最完整的涉禽鸟类生态系统和200余种野生动物,获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4A级旅游景区,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场所、市民品质生活的“窗口”。
洪水来袭时,能当蓄洪\"大水缸\";平常年份里,能做生态\"净化器\"。两年前,合肥肥东十八联圩四期工程生态湿地蓄洪区项目开工建设,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湿地蓄洪区。日前,大皖新闻记者现场探访了解到,四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将于明年正式完工。
冬日暖阳融融,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段洋溢着无限的生机。近日,在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上空,不时有成群的白鹭翩跹起舞,千羽盘旋,上演令人震撼的“鸟浪”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