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中和定义 >  正文

国际主要自愿减排机制的运行架构

来源:生态中国网 时间:2025-04-02 11:07:46

字号

清洁发展机制(CDM)

CDM自2005年开始实施运行,支持能源工业、制造业、化工、建筑、交通、采矿和矿物生产、金属生产、燃料的逃逸排放、HFC和SF6生产和消费中的逃逸排放、造林和再造林、农业等15个领域发展。其签发的碳信用为核证减排量(CER),主要用于《京都议定书》下的发达国家履行减排义务;此外,还可应用于欧盟碳市场、韩国碳市场,哥伦比亚、墨西哥、南非碳税以及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履约。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布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12月,CDM共开发11936项目,签发减排量约2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CDM机制最高决策机构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的缔约方会议(CMP),CMP主要负责顶层设计、清洁发展机制执行董事会(EB)管理和指定经营实体(DOE)任命。EB负责在CMP的指导下批准和注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签发减排量、审批方法学、制定DOE规则以及建设和运营注册登记系统,指定UNFCCC秘书处作为CDM登记簿的管理方。DOE是独立第三方审核机构,负责项目审定和减排量核证等工作,并向EB提出项目注册和减排量签发申请。

自愿碳减排核证标准(VCS)

VCS创立于2006年,是由气候组织、国际排放交易协会及世界经济论坛等非政府组织和机构建设的自愿减排机制,主要为全球项目提供认证与减排量签发服务。支持可再生能源、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废物处理和处置等16个领域发展。其签发的碳信用为核证碳单位(VCUs),主要用于企业自愿减排、抵消自身生产生活产生的碳排放。随着VSC机制发展,VCUs还可应用于南非碳税、哥伦比亚碳税、国际航空碳抵消与减排机制(CORSIA)进行履约。截至2023年12月,VCS机制开发了49个方法学,在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注册2101个项目,累计产生了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是目前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自愿减排机制。VCS机制的管理机构是Verra注册处,其主要负责制定项目注册及减排量签发的程序和规则、批准第三方审定与核证机构(VVBs)、管理具体日常事务等。

黄金标准(GS)

GS由黄金标准基金会管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其他非营利性组织于2003年共同设立,登记机构为黄金标准登记。GS签发的碳抵消信用为自愿减排量(VERs)。VERs可在黄金标准登记系统交易,实现实时注销;也可用于哥伦比亚碳税机制、CORSIA和南非碳税。根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GS已经为65个国家、2996个项目中签发了2.66亿碳信用。基金董事会负责监督黄金标准的战略和组织发展。非政府组织支持者网络负责批准重大规则变更,并参与项目审查过程。黄金标准秘书处负责标准制定。技术治理委员会监督秘书处负责评估和批准项目与方法学,并更新有关管理规则和程序。

气候行动储备(CAR)

CAR是于2008年成立的环保非营利组织,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签发的碳抵消信用为标准自愿减排项目框架(CRTs)和碳抵消项目(ROCs)。CAR作为非营利组织,最高权力部门为董事会,同时设置理事会、顾问委员会协助工作,下设分析、运营、对外交流与业务拓展三个部门,工作人员多由政府人员与企业高管组成。

中国区域自愿减排市场

中国自愿减排机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12~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主管部门,自2013年6月起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7省(市)建立了区域自愿减排市场。第二阶段是自2023年11月启动,生态环境部作为主管部门,建立了中国统一自愿减排市场。

中国区域自愿减排市场管理模式主要参考CDM,管理思路是“备案制”,对方法学、项目、减排量、审定与核证机构、交易机构等五个事项进行行政审批及备案。支持领域是能源工业、制造业、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置、矿产品、HFC和SF6生产和消费中的逃逸排放、造林和再造林、农业、碳捕获与储存等16个领域。签发的碳信用为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主要用于国内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履约抵消、国内企业自愿减排、大型活动碳中和等。截至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发布了12批200个自愿减排方法学,9家交易机构,12家审定与核证机构,1315个自愿减排项目,备案核证自愿减排量约7800万吨。2017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暂缓受理自愿减排备案事项的公告,自此区域CCER市场时代结束。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中国区域市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7省(市)等省级气候变化主管部门负责建设本区域自愿减排市场,签发的减排量一般仅能在本地区的碳交易所进行交易。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管理重点存在差异,不同地区自愿减排市场在启动时间、管控行业以及纳入标准等均有差异(如表1所示)。

图片

节选自《他山之石,激活CCER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曹钰、刘国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邓朝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王翔宇,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