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将首次纳入碳市场。这是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开市以来的首次扩容。石油石化行业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4%。在国内“双碳”目标、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多重压力下,石油石化行业纳入碳市场已提上日程,势必将给企业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据业内人士估算,未来我国碳市场交易额将超过10万亿,面对超级碳市场,石油石化企业有哪些风险,该做哪些准备呢?
持续两周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终于在上月底落下了帷幕。缔约方认可了《巴黎协定》第6.4条机制下的两项碳信用标准,监督机构推进标准制定,确保机制运行,这标志着联合国管理下的全球碳市场建设取得重要积极进展。
对中国而言,碳市场是一种兼具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系统性、多维度的重大制度设计和工具创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和高碳的产业结构下,持续推动市场规模拓展,有序将重点高耗能行业全面纳入碳市场管控范围,对中国低成本、高效率的实现能源转型和社会经济转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融入碳市场国际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严弘谈到,“全国碳市场要争取尽快的实现扩容。”他表示,扩容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让更多的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范围。地方碳市场相对分散,地方企业只能在区域市场进行交易,这对于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来说是个挑战。通过全国市场的进一步扩容,可以吸引更多行业参与,从而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二是,引入更多金融机构的参与。一个交易市场需要流动性,需要一个合理的询价机制,还需要有更多的金融服务、金融工具等来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碳资产。
全国碳市场年底有望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排放行业。钢铁行业是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任务艰巨,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扩围?2024钢铁行业节能服务进企业暨应对碳交易市场大会13日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行业探讨了具体应对方案。
配额市场调节机制是保障碳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如何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调节机制,以及通过市场调节机制优化配额分配方式、增强市场流动性、稳定碳价波动、促进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成为全国碳市场亟须研究的关键问题。
为更加充分撬动社会减排动能,全国碳市场活跃度需进一步提升。为此,需推动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增强市场对政策预期、逐步引入配额有偿分配等。同时,碳市场需与其他双碳政策机制协调配合,更好发挥效能,集成促进碳达峰碳中和。
段茂盛建议中方需同欧盟进一步谈判碳价计算规则。“CBAM规定企业支付费用时扣除出口企业在本国已支付的碳价。欧盟碳市场中配额分配主要采用拍卖方法,依据配额拍卖价格确定CBAM证书的价格。目前尚不清楚欧盟如何计算在生产国已经支付的碳价。虽然中国市场上碳价已经超过100元人民币每吨,但如果欧盟仅参照它自己的方式来计算中国企业支付的碳价,得出的结果则会为零。”
期货市场能进一步丰富绿色期货品种,按绿色标准完善交割制度,可引领实体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适时推出碳排放权期货,可助力完善全国碳市场,更好发挥碳市场引导减排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功能。
今年以来,大同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进纳入全国碳市场发电企业按时足额完成第三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任务。截至11月27日,相关8家发电企业均已按时足额完成履约,率先完成第三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