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在发布会上表示,截至今年10月,我国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将近5亿吨,成交额达297亿元,交易价格呈稳步上扬态势。同时,CCER市场已公示44个减排项目,预计每年能产生核证自愿减排量1137万多吨。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前两个履约周期配额分配基准值均按照年均下降0.5%设定,综合考虑“十四五”全国碳排放强度目标完成进度,2023年在此前年度基准值每年下降0.5%的基础上,增加0.5%的基准值下降率,同等口径下基准值下降1%左右。经测算,企业获得的实际配额量略有下降,通过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以及目前市场流通的盈余配额供给,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该方式既能保持一定减排压力,又发挥市场的激励作用,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当地时间11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开幕会上批准了《巴黎协定》第六条第四款,正式启动了全球碳市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市场)构成全国碳市场体系,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发挥政策合力。一方面,推进重点排放单位和行业企业减排效果逐步显现;另一方面,其在加快培育新兴低碳产业、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引导绿色低碳投资、增强国际话语权等方面的作用也日趋强化。
《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提出,逐步完善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制定出台200项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应用场景得到显著拓展。
当前,中小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问题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中日益重要。11月8日-10日,2024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期间,据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发言中披露,中小企业碳排放量已占全球商业部门的50%以上,是低碳转型的关键群体。
日前,西南地区首笔水土保持碳票在贵州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成功交易签约,本次交易水土保持碳汇量3.4万吨,交易金额119万元。此次交易的碳汇项目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境内的花红河小流域和白水河小流域。经过核查,两地均经过连续超20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以水平整地造林、林木抚育管护、林地施用有机肥等治理措施,共完成水土保持林种植256.07公顷、坡改梯42.29公顷。
“这单交易是目前全国水土保持碳汇交易中碳汇量最大、交易金额最大的一单”。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陕西省延安市水务局副局长张永峰颇为自豪地介绍了延安市宝塔区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创下的“全国之最”。由于没有加入CCER,地方完成的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只能是区域性交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管是水利部还是地方,都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解决这一最关键的问题。
11月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在会上表示,生态环境部将积极推动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生态环境部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自愿碳市场建设:一是强化制度设计。指导注册登记机构与交易机构建立管理制度,加强机构内部管理。针对项目业主、审定核查机构等不同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二是扩大市场支持领域。常态化的开展方法学公开遴选和评估。结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进程和有关行业的发展进步,适时更新方法学的适用条件、减排量核算方法和额外性论证方式,动态管理整个进程,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监管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常态化监督帮扶和执法检查工作机制,提升数据质量监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严管、严查、严惩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弄虚作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