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生态中国
我国科研人员在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种叶面极为皱缩的树木。经研究证实,该树种为大戟科野桐属树木的新物种。研究人员以发现地荔波县将其命名为“荔波野桐”,这一研究成果于11月8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
记者从四川大学获悉,近日四川大学与广西植物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宣布,发现了一种生长于广西喀斯特地貌区的极危柏科新物种——广西黄金柏。此项研究成果近日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植物分类学杂志《分类群(TAXON)》上,为柏科植物大家族再添新成员。
“1984年建站初期,每年在此繁殖的黑颈鹤有22只,近十年,平均每年在此繁衍后代的黑颈鹤有近140只,最高峰值达175只。”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巴桑才仁27日告诉记者,此处十年间黑颈鹤种群数量实现稳中有升。
第四十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山东东营黄河口、河北沧州南大港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日前,《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在线发表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东部沙地温带稀树草原的分布与制图》。这项成果首次摸清了我国东部沙地温带稀树草原分布,绘制了我国东部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温带稀树草原空间分布图,为该地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沙漠演化与亚洲内陆干旱化研究团队近年来通过沙漠腹地科学钻探研究,最新揭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现代沙漠景观的形成时代为距今30万年,获得了我国最大沙漠形成演化研究的一手资料。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知名期刊《科学通报》。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在福建省宁德市南漈山发现一两栖动物新物种立春角蟾。相关科研成果近期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正式发表。
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自治区野外考察时监测到两种罕见的飞松鼠,经论证,分别为我国兽类新记录种不丹大鼯鼠和西藏自治区兽类新记录种李氏小飞鼠。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学术期刊《兽类学报》上。
记者从十堰市林业局获悉,丹江口市大沟林区曹家店村近日发现了稀有树种——铁浆树的古树群落。此次发现的铁浆树古树共有37棵,树龄均在300年至500年以上。
记者27日从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委宣传部获悉,近日,长白山原始林中新发现大片以珍稀濒危植物东北红豆杉为骨干树种的天然群落且处于成长期,该种群有6株胸径达1米以上、树龄超过千年的古树,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