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启动2周年。在此之前,生态环境部透露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重启的消息令市场振奋。接近生态环境部的人士透露,在全国碳市场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建设方面,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将是注册登记机构,北京绿色交易所将是全国唯一的交易机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目前已经建设完成,预计今年十月左右将启动上线。
7月11日下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会议指出,要把稳工作节奏,统筹好发展和减排关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调整优化政策举措。
今年以来,全国碳市场扩容呼声不断。5月18日,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承办的“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启动会在环境规划院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碳市场扩围条件已基本成熟。今年6月,上海环交所表示,已着手准备全国碳市场扩容,预计明年会有新增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
6月30日,全国碳市场6月交易收官。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6月总成交量230.25万吨,总成交额1.25亿元。总体来说,6月全国碳市场表现出如下明显特征:一是价格呈现先涨后跌、相对上月明显上涨的走势;二是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但上下半月差距较大。
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上线即将满2年之际,另一个备受关注的碳减排市场工具CCER市场的重启,也终于迎来“官宣”。相关专家透露,CCER市场交易将以北京绿色交易所为主,近一两年内会进入实操作的阶段。但相比硬件设施来说,更重要的是制定CCER市场交易规范。他指出,尤其是在履约核查方面,要吸取碳市场之前出现数据造假问题的教训,规范和标准基础夯实后才能重启运行。
5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23.18万吨,总成交额6949.75万元,相比4月实现量价齐升。全国碳市场建设不断传来积极信号,生态环境部表示将持续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数据质量管理,有序扩展市场功能,提升市场主体综合能力。全国碳交易市场目前仅纳入发电行业,未来将逐步纳入八大高耗能行业。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调整本市碳交易企业外购电力中绿色电力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通知》。通知表示,上海市碳交易企业可选择将外购绿电单独核算碳排放。
天风证券指出,现阶段仅有电力行业纳入碳交易市场,对应的CCER需求每年约2亿吨;若未来碳交易市场扩容至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八个行业,碳排放量总额将会达到70亿-80亿吨/年,对应CCER的需求量将达到3.5亿-4亿吨/年。
一般情况下,CCER价格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价格关联,其价格会比碳市场中的配额价格略低。然而,由于供不应求以及CCER供给短缺,CCER的价格最近出现了超出政府配额价格的现象。
今年5月,在全球主要碳市场价格普遍下跌的情况下,全国碳市场却实现了量价齐升。在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看来,这与近期主管部门加快碳市场建设步伐有着密切关系。